北京治疗白癜风哪间医院效果最好 http://pf.39.net/bdfyy/bdfjc/150228/4582724.html
飞机降落在日喀则和平机场,
空旷而宁静。
高原反应还没来得及体会,
热辣的阳光直刺进眼里。
上海援藏干部、日喀则市政府国资委副主任张坤和专职宣传干事杨春建前来迎接我们上海媒体采访团。在车上,张坤的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多吸氧,在西藏吸氧不是丢人的事。确实,对沿海来的人来说,适应高原,心理上可以做到,生理上基本做不到,哪怕来了一年、两年、三年。
7天在日喀则的采访可谓日夜兼程。我们走访了亚东、江孜、拉孜、定日、萨迦全部5个上海对口帮扶县。除了亚东,其他四县海拔平均都在米以上。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中华民族百年梦圆的历史时刻,见证上海援藏干部在脱贫攻坚第一线的风采,聆听他们的甘苦与梦想,意义非常。
医教援助
两位小卓玛的上海缘分
重病治愈了
日喀则的上海援藏干部,都知道一个叫旦增卓玛的4岁小女孩。在上海援藏的关心下,患有严重先天性心脏病的她如今已完全康复,人生从此迥然不同。
小卓玛一家和乐飞(左一)合影
一到日喀则,我们迫不及待想去看一看小卓玛。小卓玛家的“家庭医生”、上海组团式援藏医疗队副领队、医院副院长乐飞陪我们一同前往。
小卓玛家是典型的藏族民居,牛粪糊在墙上,鸡在院子里跑。小卓玛的父母早早等在路边,见到我们,脸上露出腼腆的笑容。
小卓玛和姐姐都在,两人就差一岁,一个幼儿园中班,一个大班。小卓玛似乎还不会说汉语,一直不说话,乌黑的眼睛到处看人。媒体团一位小姐姐给小卓玛带了一个会放音乐的跳舞娃娃,小卓玛躺在妈妈的怀里拨弄起来。
小卓玛4个月大的时候就被查出患有严重先天性心脏病,心间隔中度缺损,医生建议3岁后再做手术。去年夏天,刚刚到达西藏不到一周的上海组团式援藏医生赵坚听说小卓玛的情况后,立即上门了解病情。在赵坚的安排下,医院做了详细的检查。针对她的病情,赵医生精心制定了介入治疗方案,并建议去他上海的工作单位——医院治疗。
遗憾的是,赵坚医生没能看到完全康复后气色更加红润的小卓玛,因为突发疾病,赵坚医生牺牲在了援藏岗位上。
但对小卓玛的关爱从未间断。经上海市第九批援藏干部联络组与上海市慈善基金会联系,顺利落实了小卓玛的手术费用。年10月13日,小卓玛到达医院,医院为她开辟绿色通道,第二天就安排手术。手术非常成功,10天后小卓玛就回日喀则了。
乐飞说,小卓玛恢复得很好,今年1月到上海复查,心脏功能已和同龄儿童无异。他动情地说,虽然赵坚医生不在了,但他把自己当作赵坚医生,一定要把小卓玛一家关心好、照顾好。
少女学编程
在江孜县,我们还遇到了一位“卓玛”。如果旦增卓玛受惠于上海的医疗援藏,那么米玛卓玛则受惠于上海的教育援藏。
我们走进位于江孜县城的闵行中学时正值暑假,学校正在装修改造。在学校图书馆,我们见到了家就在附近的米玛卓玛。她今年14岁,上初二。能上闵行中学的都是江孜的幸运儿,在连续9批援藏干部的努力下,年建起来的闵行中学,如今在整个日喀则的教学水平名列前茅。
就读于闵行中学的米玛卓玛
卓玛说,她喜欢到图书馆来看书,闵行中学的学风很好,可以真正学到知识。她应该算是班上的“学霸”,曾代表学校参加全国机器人编程比赛,开了眼界,也培养了对编程的兴趣。卓玛希望将来到沿海城市的西藏班读高中,大学毕业后,她的职业理想是当一名导游。
上海援藏干部、江孜县教育局副局长、江孜闵行中学校长李擎昊带着我们参观新教室,说将来新教室会配上电子白板,先进程度和上海同步。
一个都不少
首台复杂开放性骨折手术、首例脊柱微创手术、首例腹腔镜微创手术……这是上海组团式援藏医医院创下的诸多“第一次”。在萨迦县卫生服务中心,上海医生为5岁的白玛治好了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走路再也不用像小鸭子了。医生们还发起“格桑花之爱”援藏公益项目。近年来,36位像白玛一样有生理缺陷的儿童得到了免费治疗。
无论是医院、医院,还是闵行中学、日喀则市上海实验学校,在上海援藏干部心血浇灌下,都成长为藏族群医院、明星学校。
农牧养殖
汪芳的玫瑰和汤旻的鱼
黑木耳·鲑鱼
我们到日喀则的第一站是亚东,这是一个特别“不西藏”的地方。从日喀则机场一路往南,经过多情湖、帕里草原这些典型的高原风光,盘过几个山口后,突然之间闯入一个像桃花源一样的绿色峡谷。峡谷两侧郁郁葱葱,一条条瀑布挂在悬崖峭壁之间,溪水在路边潺潺流过。这里就是著名的西藏江南——亚东县。
亚东鲑鱼
亚东县城海拔不到米,可以缓冲初到西藏旅客的高原反应。但对低海拔地区的人来说仍然是艰巨的挑战,睡不好是很正常的事。上海援藏干部、亚东县委副书记汤旻乐观而有活力。他的梦想是把亚东美味的黑木耳、鲑鱼卖到成都、上海等大城市去,把产量、产值搞上去。比我们常吃的黑木耳要迷你很多的亚东野生黑木耳,堪称高原奇珍,市场价可达-元/斤。因为完全是野生的,所以产量非常低。汤旻希望通过引入人工培植技术,把亚东黑木耳的产量搞上去。
我们在亚东品尝了一次高原“刺身”,食材就是著名的亚东鲑鱼。这种鱼在成都的供货价达到元/斤。亚东鲑鱼只产在亚东河里,生长十分缓慢,但肉质鲜嫩。在上海援藏干部和上海海洋大学的联合攻关下,目前已经实现规模化养殖,受益农户户,其中贫困户户。预计今年亚东鲑鱼产量将达20吨,到年可达50吨以上。
我们很好奇鲑鱼是怎样养殖的。在下亚东乡朗玛布亚东鲑鱼生态养殖基地,我们找到了答案。这个建在一条激流边的养殖场其实可以视作河流的一部分,它的水完全是从河里引流过来的,所以鱼依然是生活在自然的环境当中,只是食物由人工投喂。鱼场工作人员德珍今年21岁,是附近切玛村的村民,职责就是喂鱼,工资每个月元,值班一天可多得50元。她对现在的工作十分满意。
青稞玫瑰梦
在日喀则,记者真切感受到援藏干部为了发展当地农业、文旅产业可谓殚精竭虑。他们既是管理者,也是创业者,既是招商专员,也是营销专家,很多干部短短一年被逼着成长为多面手。
上海援藏干部、江孜县委常委、副县长汪芳已是半个农业专家。他很自豪把农业大县江孜的青稞包装成了高附加值的绿色健康食品,向大城市的“三高”人群推广。日喀则素有“世界青稞之乡”美称,江孜县的青稞尤为出名。红河谷现代农业技术示范区是他的梦想起航之地。阳光大棚技术来自上海孙桥农业集团,种植技术也由孙桥提供。周边农户种植的优质黄瓜、西红柿等蔬果种苗全由这里提供。我们参观时,来自孙桥的技术专家李海宝正在给两位藏族技术员普次和尼次手把手传授种植技巧。汪芳现场招待我们吃基地产的小黄瓜,果然甘甜可口。但汪芳对现代化农业的梦想不止于这些家常蔬果,他还想引进大马士革玫瑰等优良花卉品种,用于生产高原玫瑰精油、高原玫瑰青稞饼等。
孙桥技术人员(左一)传授农业技术
在下亚东乡鲑鱼养殖基地,当地干部说,翻过这座山就是不丹了。在边境重镇亚东,你更能体会在日喀则公路两旁经常可见的“治国必治边、治边先稳藏”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手工文创
凭一门手艺闯一番天地
做一把扎念
10月17日是国家扶贫日,日喀则的上海援藏干部纷纷带了所在县的土特产和文创产品到上海参展。氆氇、扎念(六弦琴)、藏娃玩偶都安排上了。其中很多是我们在日喀则采访时看到的产品。
利民合作社的唐卡绘制
采访央德扎念民族传统手工农民专业合作社,是上海援藏干部、拉孜县委副书记谭铭“临时起意”。他说:“来也来了,就去看一看吧。”这个合作社就在国道旁,蓝色彩钢板搭起来的几间房间,是全部的工作场所。第一个房间是展陈室,主要展出六弦琴成品。合作社创始人顿加介绍,他们制作的手工琴,便宜一点的卖几百元,贵的要卖几千元,用的木料、蒙皮都是上乘,雕工也很精细。
顿加(右)和同事表演“堆谐”
从展厅往里走,可看到几个工人在做琴。有切割琴身的,有雕刻的,有上漆的,俨然流水线操作。
年9月开始创业,如今顿加的合作社一年可产多把琴,销售额达到80万元,利润有30多万元。去年顿加获得10万元上海援藏资金资助,更是如虎添翼,营销手段也越来越广阔,目前通过抖音、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asawanbao.com/lswbys/140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