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上午,第六届拉萨书画摄影作品展在西藏牦牛博物馆隆重开展。此次展出的余幅书画摄影作品皆由生活工作在拉萨的各族各界视觉艺术工作者所创作。一幅幅作品体现着他们对审美艺术的追求,饱含他们真挚的情感体验,是艺术家们呕心沥血之作,较为全面地反映了我市书画摄影艺术的整体发展水平和最新创作成果。
据悉,此次展出作品中,不仅有艺术大家的特邀作品,更有后起新秀的创意佳作。书法作品,讲究浓淡相宜、对比避让,每幅作品皆有不同韵致;美术作品,无论是写实还是抽象,都表达了丰富的艺术内涵;摄影作品,黑白光影的变幻、人物精彩的瞬间、壮美的山川河流都在镜头下一一呈现。
书法作品浓淡枯荣相宜1走进牦牛博物馆一楼展厅,如同走进了一座艺术殿堂。一幅幅精美的艺术作品装帧精美、摆放有致,发散出夺目的光芒,等待知音走进它、品读它。
拉萨市书法家协会主席高延鸿表示,此次展览,首先主题明确,以“中国梦·拉萨篇章”为主题。歌颂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成就,用笔墨和镜头书写描绘“大美西藏、和谐拉萨”,反映广大群众对建设祖国共创美好未来的憧憬。用书法和摄影的艺术形式全面反映西藏和平解放65周年来,在党中央和全国人民的支援下,西藏呈现出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等欣欣向荣的美好景象,反映出各族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幸福生活。其次是新面孔多,占参选总人数的三分之一。最后经过专业评审,评选出40余幅获奖作品,其主题、立意、视角都较独特。
进门处的书法作品展区,展示着韩书力、杨双举、李知宝、巴珠等十多位特邀书法大家创作的书法作品,或潇洒俊逸、或古朴典雅、或俊秀清丽,大家都仔细观摩,认真体味笔墨间的韵味。
此次,汉文书法和藏文书法并驾齐驱,不同的笔触、不同的章法,展现出相同的艺术品味,令人回味无穷。
几幅获奖书法作品悬挂一排,风格类型各不相同、有隶书、行书、楚简、行草、大篆等。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郭一苇抄录的《心经》,为行书字体,潇洒不羁中透着一股“仙气”,那是不食人间烟火的洒脱。而旁边西藏书法美术培训中心主任侯华胜书写的作品《偶过拉萨河南岸感怀》则烟火味十足。侯华胜有次去拉萨河南岸,偶然看到工地施工的繁忙景象,在微雨中看到拉萨未来的城市变化,一句“长龙破晓造福民”道出了拉萨河南北两岸的连通后的便捷为人们带来的幸福感。
“一幅好的书法作品所呈现的艺术美感是韵味悠长的。用笔有浓有枯、有润有燥,在章法上有对比、有和谐、有统一。”青年书法作者王福强现场给记者上了一堂生动的书法课。此次他带来的作品是自作诗《乘火车穿越藏北高原》,其中最后两句“冰雪银峰绝胜境,长笛声里话诗闲。”生动描写出了藏北高原的壮阔美景,这是绝无仅有的人间胜境。在火车的长鸣声中,王福强诗兴大发,佳句频出。其大篆字体用笔爽利、苍涩,字体造型古朴。
西藏书法家协会副秘书长江村告诉记者:“此次参展的藏文书法作品都达到一定的水准,但某些作品的润饰还不够。从字体、章法、结构到装裱必须是个完整的过程,做到完美方是一幅上乘佳作。”
美术作品色彩斑斓和谐2此次展出的美术作品,有唐卡、水彩画、油画、布画、装置艺术等。其中,展出最多的作品为油画艺术。
油画作为绘画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递信息、表达思想情感的形象语言,是精神文化所依存的载体。在油画艺术中,色彩是情感的符号,是最具表现力和感染力的绘画手段,也是最具情感特征的艺术语言。
阿布的油画作品《桑达村》为读者展示了西藏农村和谐、宁静的景象:绿树掩映着错落有致的民居,河水蜿蜒,房前屋后的庄稼地里,青稞油菜葱茏。这般宁静美好,让人不禁生出隐世之心。而作品《当子扎西》《盛装》属人物肖像,鲜明的衣着特色,体现出一种静穆祥和的民俗风情。
《狮泉河》《马泉河》作者索南班久来自西藏阿里,目前在曲水小学工作。他用画笔呈现出自己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将家乡的象泉河、马泉河、狮泉河、孔雀河这四条河流都描绘了出来。但和常见的河流不一样的是,展出的《狮泉河》《马泉河》中,作者运用丰富的联想,奔涌的河水变成了狮和马的形象。展现出生命的昂扬和张力。
日喀则市第一中学的美术老师赤列德庆带来作品是装置艺术《物与念》。整幅作品用藏族传统的毛线和小铃铛编织而成。记者通过电话联系到赤列德庆,他在电话采访中表示,他意在挖掘藏文化最本源的东西,表现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冲突。此幅作品是他所创作的装置艺术系列作品之一。“未来,我希望在拉萨举办自己的个人作品展览,在这里,我能和许多人产生共鸣。”自信满满的赤列德庆,让记者不由地生出期待,期待能早日欣赏到他所创作的行为装置艺术。
摄影作品捕捉精彩瞬间3如果说美术作品是对西藏大美风光的艺术再现,那么摄影则直接将瑰丽的自然人文风情呈现在观众眼前。
展厅里,西藏大学艺术系的几位同学站在一幅作品前品评,显得很是兴奋。这幅作品名为《横跨雅鲁藏布的桥》。“桥在哪儿?”记者第一眼并没有看到桥。“桥是影子,作者在桥上拍摄河谷大场景影像,光线运用非常棒,色彩特别好,由于光线的作用让人产生了距离感,仿佛有两条线由近及远交叉在同一点,带给人舒适的空间感。”一位名叫云旦加错的学生这样解读这幅作品。另外一位同学则表示:“这样的美景,特别像我的家乡。”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讨论着观看这幅作品后的感受。看来,一幅好的摄影作品很能引起观众共鸣。
《朝圣之路》是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旦增曲培创作的作品,作者采用多重曝光,将不同的场景融入到一个情境里。前景是一条通往圣地拉萨的朝圣之路和一个朝圣者坚定的背影,远景是布达拉宫的背影。在西藏,人们无论从哪个方向到西藏朝圣,布达拉宫都是他们心目中的向往。作者将二者有机结合,形象地阐释了虔诚朝圣者心灵的方向。
索曼尼是一位优秀的画家,除此之外,他在摄影方面也取得了不少成绩。其作品《手机时代》组图生动展现了手机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拍照、打电话、短信联络……手机生动地记录了人们欢笑、精彩的瞬间。
刘斌的《春耕》组图则生动再现了春天大地复苏之际,农人们开耕时的欢乐场景。岁月在他们的脸上犁下道道沟壑,那是辛勤的缩影;希望的种子埋下,等待大地给予馈赠。
白癜风秘方白癜风的治疗秘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