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西藏日报
在第三届藏博会1号馆的昌都展厅,雕版艺人朗加盘腿趺坐于卡垫上,左手环抱着一块一尺见方的木板,右手中的刻刀灵巧舞动。在一波波参观者的观摩中,随着刻刀的起落,不一会儿功夫,一幅精美的“扎西德勒”藏文书法已跃然木板之上。
作为昌都江达波罗木刻自治区级传承人,朗加告诉记者,波罗古泽木刻雕版已有多年的历史,已经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由于做工精细、产品精美,全国重点保护单位“德格印经院”中80%以上印经板均来自波罗乡。他家附近的两个村子就有00多人从事木板雕刻,其中40多人身怀祖传的木刻手艺。
朗加告诉记者,他在年成立了波罗乡农牧民手工业合作社,经营木刻雕塑、木刻经板、藏纸藏墨等民族手工艺制品,每年有0多万元的收入,吸纳了40多名当地的木刻艺人,每人每月有元左右的工资。年,在原有基础上,国家投资追加多万元,新建了合作社厂房,整合零散的加工作坊,对项目加以扩建,申请了“古泽”商标,开发围绕刻版制作技艺项目的衍生产品。在藏博会上,来自拉萨尼木县的“吞·曼仲”藏香以其质朴典雅的气质受到不少参观者的认可追捧。
“儿时记忆中回味无穷的袅袅藏香味围绕着我,让我在毕业后继承父辈的智慧,进入藏香行业。”曼仲商贸有限公司负责人旦增格西告诉记者,“曼仲”是藏语音译,其意为医学世家,曼仲世家藏香最原始的配方有0多年的历史,制作工艺及古法配方传承完整,享誉西藏,而他本人正是尼木家族的第十四代传承人。
旦增格西告诉记者,吞·曼仲传统手工藏香主要原料为柏木,主要配料有檀木、丁香、雪莲花、红景天等药材和矿物,不添加任何化工香料。经过多次试验,调配出多种能让大众接受的藏香。
旦增格西的团队在对市场需求详细调研、多次开发试验后,在西藏首次推出电子熏香,不仅使用方便安全,而且保留了藏香的纯天然香味,深受消费者喜爱。此外,旦增格西和他的团队还建成了西藏首个藏香体验馆,游客可以亲自体验制作藏香的全过程,并借此进行藏香文化旅游。星空为顶,群山为幕,海拔米的剧场,实景再现1年前的动人场面,从热烈欢快的“打阿嘎”到扬鞭奋蹄的奔驰骏马,从盛世大唐到雪域高原。藏博会期间,《文成公主》大型实景剧的唯美场景和恢宏场面,给国内外嘉宾留下了深刻印象。
作为我区文化产业的龙头项目,藏文化大型史诗剧《文成公主》自年运作以来,已累计接待观众超过75万人次,实现票房收入.94亿余元。同时为当地次角林村村民每年增加两万多元的人均收入,有效带动了当地农牧民致富奔小康。
“这场演出比我想象中的还要震撼、华丽、动人。随着中国经济崛起,中国文化的国际地位也会跟着复兴,这部史诗剧就是文化复兴过程中的典范之作。”中国国务院参事、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林毅夫看了演出后激动地评论道。
据和美布达拉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廖强介绍,《文成公主》大型实景剧中共有十多项西藏非遗文化的展示,不仅弥补了西藏文化旅游演出市场的空白,同时汉藏情谊贯穿全剧,让历史“活”了起来,蕴含巨大的社会效益。
为进一步提高旅游附加值,公司注重《文成公主》延伸品开发。藏博会期间,冰箱贴、人偶、手机壳等《文成公主》产品都受到消费者的青睐。“《文成公主》演出旺季,衍生品销售每天的销售额在1万元左右。”《文成公主》衍生品销售负责人钟磊介绍说。
与此同时,伴随剧场的成功,带动了拉萨市城关区次角林村的建设,集民俗文化展示、藏地风情、演艺娱乐、生活服务于一体的藏院风情街已初具规模,吸引众多来拉萨旅游的游客休闲、观光。
据了解,目前,域上和美集团将持续创作“公主系列”,室内剧“金城公主”正紧锣密鼓地进行,因不受气候条件限制,可一定程度弥补拉萨市冬季旅游的空白;未来还将到尼泊尔发展,创作“尺尊公主”演出,激活历史文化,打造现代文化创意旅游产业,实现文化创意产业输出。推荐阅读洛桑江村在第三届藏博会主旨论坛上发表重要演讲西藏今年将出台旅游地方标准藏博会音乐节还剩两天,邀你一起嗨翻全场!本期编辑:文凤
乌鲁木齐治疗白癜风医院白癜风专科诊疗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