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年代久远,书橱上的葫芦型拉手一尘不染,透过玻璃,可以看到柜子里密密麻麻的“托尔斯泰”,异常珍贵的俄文原版全集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草婴工作照摄于1957年10月20日
关于镇海盛氏的繁华往事,盛天民都是听草婴说起的“1992年,我跟着草婴第一次回宁波,我们回到了骆驼桥的老家,占地四五千平方米的盛家祖屋已经是职工宿舍了草婴当时指着房梁跟我讲,你看这个梁已经一百多年了,质量还是特别好当年祖宗为了要造这个房子,特地开了一个木行”除此之外,在二十世纪初的骆驼桥,当地最高的房子也属于盛家,“草婴的祖母赵氏是宁波市里的大家闺秀,要嫁到盛家来,盛家就盖了一栋三层高的洋房听草婴讲,这个祖母是非拉萨晚报副刊邮箱常能干的”
世上有了译者“草婴”
1838年,草婴的高祖父盛植琯创办了“盛滋记酿造园”,曾在1915年和张小泉剪刀、贵州茅台酒一起参加了巴拿马博览会“盛滋记”在盛家人手里代代相传,生产的酱油、米醋、老酒曾经风靡浙东地区,仅直营店就有17家1957年秋天,“盛滋记”公私合营,两年后变成了一家地方国营企业,厂房、工厂占地100多亩1998年,被宁波市和平注射器厂以180万元买断,从此,这家具有百年历史的企业在宁波消失了
在经历了磕磕绊绊的俄语启蒙教育之后,1939年,草婴幸运地遇到了自己从事俄文翻译的领路人———著名翻译家、《时代》周刊主编姜椿芳他也是中共上海地下党文委的领导人他和苏联塔斯社商量以苏商名义,成立时代出版社,为反法西斯做宣传姜椿芳找到盛峻峰,希山东商报电子版望他做一点翻译工作1941年,草婴开始翻译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通讯报道,后翻译文艺作品1941年时代社创办《苏联文艺》普拉东诺夫的短篇小说《老人》在《苏联文艺》第二期上发表,译者“草婴”的名字就这样诞生了
盛氏后人承接家族“盛世”
捐款抗日,小小少年名扬宁波城
但好景不长1937年7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盛济舲迫不得已带着全家老小从宁波逃到上海,在租界避难到了上世纪六十年代,盛济舲将盛家花园洋房捐给了旁边的甬江女子中学“捐之前父亲问草婴,老家还有什么东西想要的?帮他拿到上海来草婴说只要一个书橱”盛天民转过身,指向书房角落里一个对开门的红木雕花书橱
见多识广、为人慷慨的盛济舲在族人中颇有威信上世纪三十年代初,草婴的祖母赵氏去世,拉萨晚报招聘在盛济舲的主持下,把盛家除了“盛滋记”厂房之外的全部流动资金分给了大家“草婴的父亲打破旧时传统,盛家几个兄弟姐妹皆有分得,要做到这样很不容易”之后,盛济舲在甬江边买了五亩土地,造了一栋西式洋房,一家人搬到了宁波市区生活盛天民还记得草婴说过,“盛家花园洋房”在当时颇有名气,家具全部从上海购置,草婴兄弟常常在沿江的小路上骑自行车
在上海三联书店近日推出的“大文豪经典之作”中,草婴翻译的托翁三大代表作《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和《复活》以“国内最权威译本”之名入选
出身名门,
18岁走上翻译之路,
父亲盛济舲是草婴生命中至关重要的引路人盛济舲早年留学日本,因为患了肺结核不得不中断学业回国而后去同济医学院学拉萨晚报在线阅读习西医毕业后,盛济舲回到宁波,出任宁波铁路医院院长“听草婴讲,读小学的时候一到休息日,他们兄弟姊妹几个就跟着父亲下乡行医,给穷人治病”父亲倡导的“学医救国”和人道主义精神对草婴影响至深
中国著名翻译家草婴,宁波镇海骆驼桥人,与俄国文学结缘七十载从上世纪四十年代起,先后为《时代》杂志、《苏联文艺》杂志及《时代日报》译稿,1960年担任《辞海》编委兼外国文学学科主编1978年至1998年,以每天千字的速度,系统翻译了列夫·托尔斯泰的全部小说作品,包括三部长篇、六十多部中短篇和自传体小说他被中国翻译家协会授予终身成就奖,也是苏联“高尔基文学奖”获奖榜单上唯一的中国人
在镇海档案馆收藏的《慈镇盛氏七修宗谱》中有载,盛氏先祖从江苏拉萨晚报数字版迁徙而来初步统计,自清代康熙朝以来,盛氏族人中读书做官的共有408人,有大小官衔职称的197人,其中举人13人、进士4人,当过知县的有5人,知府2人,企业家、实业家不计其数上海工商业界领袖盛丕华,论辈分的话,是草婴的表哥
对于自己从事翻译工作的目的,草婴在《我与翻译俄罗斯文学———翻译生涯六十年》中有过这样的阐述:“我学习俄语并从事翻译,主要是出于对祖国、对人民、对正义事业的一股热情我的青少年时期正逢日本军国主义蹂躏我们的国土,接着希特勒入侵苏联,我国人民在战争中生灵涂炭,苏联人民也遭到类似的浩劫这两种侵略本质上是一样的,那就是法西斯主义对人类犯下的滔天罪行所以,我从事翻译主要是参加反法西斯战争,其次是通过学俄语培养拉萨日报对俄罗斯文学的爱好,想为中国读者介绍些优秀的俄苏文学作品”
在一栋老式洋房的二楼,盛天民老人已经准备好茶点在等待我们这里曾是草婴的书房和会客室,托尔斯泰的大部分小说,都是在这里被翻译成中文的“一家人都知道,如果草婴在这里翻译,是一定不能进来打扰他的”
9月12日下午,和草婴夫人盛天民约好在上海岳阳路的家中见面1937年底,草婴的父亲盛济舲带着全家从宁波逃难到上海,先投奔了法租界的亲戚家,而后在复兴中路买了一栋三层洋房在近八十年的时间里,周遭的一切不断变迁,草婴也不停搬家,但生活圈始终没有离开过这一带
草婴夫妇2005年拍摄于家中
除了家人,大概很少有人知道草婴还有另一个名字1923年3月24日,镇海骆驼桥盛家添了一个男孩家里给这个孩子取拉萨日报电子版名为盛峻峰,寄托着全家对他的期望只是后来,世人只记住了他的笔名:草婴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东北沦陷,千里之外的宁波举行了大规模的募捐活动当年10月21日的《时事公报》上刊登了一则新闻,以《小学生盛峻峰独捐30金》为题做了大幅报道这笔钱在当时可以买100斤猪肉或150斤麻油,也是一个大学生一年的学杂费这是草婴第一次“登报”盛济舲以独特的教育方式,让“爱国”两个字铭刻在儿子心里
可是在上世纪三十年代末的上海,想学俄文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大学里只有英文课草婴在报纸上看到俄侨刊登的招收学生启事,就自己找上门去,一个来自俄罗斯的家庭妇女成为了他的俄语启蒙老师
记者 林旻
盛天民说,草婴的零用钱是每月5元,在当时已经不少了因为不想让家2014拉萨晚报史本林里知道学习俄语的事情,他决定自己承担学费,每小时1元银洋,一个月学4次但比起学费,更难的是俄语教材的稀缺,当时唯一供外国人学俄语的教材是哈尔滨出版社出版的《俄文津梁》,并且只在一家俄侨开的书店里有卖
沈阳白癜风专科医院贵州白癜风医院哪家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