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海无涯苦作舟
洋滔
我从小就喜欢读书,随着年龄的增长,一些作家、科学家和革命领袖的传记尤其爱读,奥斯特洛夫斯基、高尔基、郭沫若、居里夫人、华罗庚、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的奋斗历程深深地触动了我,我羡慕他们,崇敬他们。在以后漫长的岁月里,我陆陆续续细细研读过《马克思恩格斯选集》四大卷、《列宁全集》1—24卷(十月革命前的著作)和《毛泽东选集》五大卷,何其芳、谢冕的文学评论,艾思奇的哲学著作我都进行过认真研习,我从文学的角度去读政治和哲学著述,特别欣赏马克思极其精彩漂亮的文风、恩格斯的淳朴和严谨、列宁的辛辣尖锐和毛泽东的幽默精深。我每年都要翻越海拔九百米的荒无人烟的铁山,徒步去一两次县图书馆和地区图书馆看报章杂志。一边读书,一边抄诗。在阅读中,我爱上了郭小川、贺敬之、李瑛、梁上泉、汪承栋、沙鸥等人的诗,对他们的诗集反复读,贺敬之的《放声歌唱》,郭小川的《向困难进军》和郭沫若的《女神》曾让我久久激动,李瑛的《红柳集》、梁上泉的《山泉集》、汪承栋的《黑痣英雄》、傅仇的《伐木声声》、陆棨的《重返杨柳村》、沙鸥的八行诗,我读过一遍又一遍,爱不释手,百读不厌。我坚持每天以诗的形式写日记,三天两头往地区报纸投稿,一年多不见作品发表,我并不灰心丧气,权当练笔,只管播种,不管收获,只管寄稿,不管发表。
两年后,十八岁的我在《通川日报》文艺版发表了诗歌处女作《大巴山上开新田》,还配了一幅小插图,我第一次发表诗歌,那种快乐劲儿是难以形容的,其中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只有我自己才能品味出来。
学习是无止境的,学习是一辈子的事情。我不管务农也好,教书也好,搞教育行政工作也好,做报刊编辑也好,都把学习放在重要位置。年,一位朋友从内地休假回拉萨,没有赶上西藏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报名,要我“走后门”去教委为他报名。我找到主管这项工作的侯老师,她爽快地给我的朋友报了名,她同时建议我也去参加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我懒心无肠,毫无兴趣。侯老师说她爱人都在参加“自考”,硬给我报了名。我只好听她的,找了些资料回来,只有二十多天就考试了,我抓紧学习,业余时间就在家读书,已到不惑之年的我,书上的东西一看就懂,一放开就忘,老记不住,但也要强记硬背,反复读记。自学考试每年考两次,我想早点考完,第一次所考科目全都报了,六门课两门过关;考完后,有半年时间复习,我作了充分准备,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前提下,刻苦读书,第二次我又报考了六门课,四门过关;次年上半年三门过关,下半年最后一门过关,十门课全过了,两年获得大专文凭,时年四十二岁。教委奖励了一百七十元。在我获得大学文凭的同时,侄儿庆杰自考本科毕业(后考上硕士研究生)。儿子新涯考上大学。
我在拉萨刚录用为实验小学正式教师时,就被派到西藏党校学习半年“无产阶级专政理论”。那时,党校办在林芝易贡,易贡在喜马拉雅山麓易贡湖边,那里是一个山青水秀人烟稀少的最适宜读书的好地方。我比较系统地读了大量马、恩、列、毛的经典著作和一些哲学著作,对我对马列的信仰和世界观的最终形成起到了很大作用。在党校,我细读了《陆游全集》。学习结业后,调到拉萨市文教局做教育行政工作。
一个人要适应社会的发展,跟上时代的步伐,知识必须不断更新,要更新知识,就得加强学习。我是受传统诗歌影响走上诗歌创作道路的,到了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中国朦胧诗的兴起,打破了沉寂多年的诗坛。那是一场惊天动地破天荒的“革命”,对我的灵魂进行了一次全新的洗礼,我如饥似渴地读北岛、杨炼、阿坚、韩东、食指、芒克等一大批青年诗人的作品,吸取他们诗歌的营养,同时,试着努力改变自己诗歌创作手法,广泛结交青年诗人朋友,虚心向他们学习。八十年代初,马原的到来给西藏诗坛带来一股清新之风,马原是小说家,也是诗人,他对诗歌的见解独到精辟,让西藏不少诗人佩服。西藏诗歌通过我们发起的雪野诗、雪海诗走向诗坛,引起诗歌界的注目。一些青年诗歌朋友说我“诗心不老”。
在西藏高原工作再苦再累,我都要坚持读书学习,晚上不读书报不能入眠。我看书不存书。远在他乡,有一种漂泊感,因此买一本看一本丢一本。我在西藏工作三十二年,退休回重庆,离开拉萨时,我在西藏的几千册藏书心想送给图书馆,又怕人家说人走才送书,沽名钓誉,于是送给伙房当引火纸,因年代久远,烧不燃,就扔了。儿子新天需要的书,他都留下了,他不爱好诗歌,我的不少诗歌存书包括《诗刊》创刊号都扔了。扔书的那种剜心之痛,无法言说。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我曾把这两句话写成对联贴在我的门两边,鞭策自己,时时处处不忘学习。现在,我对诗歌的钟爱仍不亚于青年时代,主流诗歌报刊每期必读,还上网读些网络诗歌,读《视野》、《格言》、《读者》等刊物的励志散文和一部分佛学著作,受益匪浅。虽在年就加入了中国作家协会,但总不忘自己在人生道路上还是个学生,以“而今迈步从头越”的姿态,一步一个脚印地在书山学海中跋涉游历。不管有没有收获,不管收获大还是小,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我想总会有益无害的。
古人云:“人静而后安,安而能后定,定而能后慧,慧而能后悟,悟而能后得。”很有道理,重庆大足佛教石刻艺术中,有一组大型佛雕《牧牛图》,描绘一个牧童和牛斗争、对抗到逐渐融合、协调,最后合而为一的故事。佛祖说:“人的心魔难伏,就像牛一样,私心杂念太多太多;修行者要像牧童,修炼他们,驯服他们,以完美自已的人生。”学习也一样,要能够驯服那些影响我们学习的大牛、小牛,抵制各种诱惑,集中精力,专心学习。只要有投入,有付出,就会有收获。绝不会付出而无收获的。我经过奋斗和努力,加入了中国作协,成为西藏作协理事、拉萨作协副主席、《拉萨河》主编、拉萨市文联党组成员兼秘书长。在《诗刊》《人民日报》美国《侨报》台湾《中央日报》香港《大公报》等百余家国内外报刊发表文学作品多万字。出版诗集、诗文集10部,编辑(编著)出版18部文学作品集。有作品编入《全国名校高/中考语文阅读模拟密卷》《达县中学语文校本教材校园文化读本》《西藏诗选》《现代朦胧诗》等多种选本。参加了创办《拉萨河》《拉萨河之友》报《拉萨晚报》《拉萨宣传》和拉萨市文联等创业性工作。我将活到老,学到老,把自己的余热奉献给文学事业。
作者简介:
杨从彪,笔名洋滔,中国作协会员,重庆作协会员,原西藏作协理事,拉萨作协副主席,《拉萨河》主编,拉萨市文联党组成员兼秘书长。
全国首届“无量杯”诗酒融合文学作品大奖赛正在火热征稿中……
奖项设置(奖金总额100元,其中现金元,奖品价值元):
全国首届“无量杯”诗酒融合文学作品大奖赛征稿结束后,将评出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优秀奖等各类奖项和荣誉称号:
1.一等奖一名,奖金元,颁发奖牌和证书,另赠送四瓶无量金魁酒(每瓶元),总价值元;
2.二等奖二名,奖金各0元,颁发奖牌和证书,另各赠送四瓶无量银魁酒(每瓶元),总价值元;
3.三等奖三名,奖金各元,颁发奖牌和证书,另各赠送四瓶无量紫魁酒(每瓶元),总价值元;
4.优秀奖20名,奖金各元,颁发奖牌和证书,另赠送二瓶无量紫魁酒(每瓶元),总价值2元;
5.同时评出“十大诗酒文化桂冠作家、十大诗酒文化魅力作家、十大诗酒文化实力作家、十大诗酒文化潜力作家、十大诗酒文化新锐作家、十大诗酒文化先锋作家”,颁发奖牌和证书;
6.为了扩大此次诗酒文化活动的影响力,大奖赛入围作品将在五大微刊(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asawanbao.com/bbfz/144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