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色黄石人在海外柯豪昊两年内揭

自本报推出“黄石人在海外”栏目以来,已报道了十余名在海外求学、工作和创业的优秀黄石儿女,传递出黄石人在世界各地拼搏进取、自强不息的正能量。从本期开始,本报还将   近年来,“雾霾”、“PM2.5”深深困扰着不少城市,令人谈之色变。

  在全国不少都市深受其害的今天,大家都急于想知道雾霾到底是怎么产生的,又该怎样治理。从大冶走出国门的青年学者柯豪昊,带着自己对大气环境的研究经验从美国华盛顿回到黄石环保部门,未来两年内,他将带队开展对黄石区域雾霾状况的分析。

  在柯豪昊看来,这是自己回国后必须首要完成的一件事,因为整个环境等不及,戴着口罩出门的市民也等不及。

  柯豪昊年出生于大冶,祖籍茗山。年,他毕业于武汉大学环境学专业,随后前往中科院进行化学研究。那时,学术圈子里似乎有一个“成绩好就应该出国留学”的潜在方向,柯豪昊发现身边中科院的老师、国内顶尖大学的学生出国留学已成为一种趋势。

  年,成绩优异的柯豪昊也走出了国门,前往加拿大进行无机化学交流学习。期间,柯豪昊主动申请了美国马里兰大学全额奖学金的博士学位,由于成绩优秀,很快被录取。

  然而“9·11”事件的影响还没有全部消散,柯豪昊的签证迟迟没有办理下来。直到年,第三次申请签证的柯豪昊终于踏上了美国国土。

  马里兰大学,位于首都华盛顿,是全美最好的公立大学之一。攻读美国的博士学位,需要从硕士开始,柯豪昊选择了自己熟悉的分析化学专业。深造期间,柯豪昊成绩非常好,GPA(平均成绩点数)达到4.0,在美国标准中,相当于每门课都是满分,也可以理解为“全A”,是留学生中的佼佼者。

  本来,柯豪昊认为自己会一直走学术道路,但时间久了他觉得实际工作经验非常重要。年,就在他即将博士毕业时,一个很好的工作机会摆在眼前——美国一家制药公司的研究岗位,于是他中断了学业。

  “可以说我当时是受到了一点‘诱惑’。”柯豪昊笑着说,他当时考虑,即使博士毕业,也一样需要出来找工作。而在美国,有一个怪现象,硕士比博士更好找工作,因为博士的专业太“专”,就业面反而比较窄。

 

  不凑巧的是,年,一场金融危机席卷而来。身处离纽约不到公里的政治中心,柯豪昊亲身感受到了金融危机引发的萧条。各个行业实体就像打了霜的茄子,显得毫无生气。

  虽然柯豪昊工作的公司没有裁员,但他看到身边时常发生整个部门莫名就被“革除”的现象。即使你非常出色,也有可能遭遇到这样的“变故”,这让柯豪昊开始思考,自己的未来是否也有可能这么不稳定?

  作为解决就业压力的途径之一,美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大家重返校园“充电”。柯豪昊也动心了,但这一次,他考虑得更多。

  如果说刚来美国时,自己的目标还比较模糊,那么此时的柯豪昊已经明确了一点:“最终,我要回国”。

  在美国这几年,柯豪昊几乎每年都要回国两三次,每次回来,他都感受到了国内的变化。“既有好的变化,也有坏的。好的就是经济发展很快,坏的就是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柯豪昊说,在国外待得越久,就越感受强烈,他希望能回国作些贡献。

  几经考虑,柯豪昊回到马里兰大学,选择了全新的环境化学专业,这时他已29岁。

  按照常规,想要博士毕业可能需要5—6年,柯豪昊意识到时间对于自己的重要性,他希望能在学习上节约一些时间。因为专业相同,可以少修4门科,这为他节约了一学期时间,但他觉得这还不够。

  那时,学校有一种资格考试,即在2年内,有16次固定考试机会,只要通过其中任意6次,就能获得博士资格。这种考试的难度很大,一般人都是在第二年快结束时才最终通过。而“复读生”柯豪昊凭借扎实基础和过人能力,仅仅用5个月就完成了6次考试。随后,再经过2年的课题研究,共花了3年零一个学期,柯豪昊就博士毕业了。

  直到现在,这两个完成时间仍然是该学院最快的记录。

  

  攻读博士阶段时,柯豪昊的导师是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下设机构的一名首席科学家,在大气环境研究领域很有名。那时,柯豪昊的课题研究就曾涉及雾霾的源解、分析等。

  “其实中国早在、年就存在雾霾问题。”柯豪昊说,到了年前后,沙尘暴来袭,狂风卷着尘沙形成风暴。如今,污染物变成了更细小的颗粒,形成了更复杂的雾霾问题。雾霾逐步由北往南,最终波及到了北京、武汉,而且越来越严重。

  深造毕业后,柯豪昊的选择并不少,比如留在美国工作,工资水平相当于当地中产阶级,又比如回到国内大学从教,领几十万的课题经费做有机合成类研究……但柯豪昊心中有更想做的事——在国内突出的大气环境问题上,即雾霾,将自己的经验和方法发挥出作用。

  海外漂泊多年,强烈的家庭情结让柯豪昊放弃了去北上广的机会,他坚定地选择回到家乡黄石。

  年年底,柯豪昊回家了。

  当时,在国务院颁布《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后,各地相继出台防治计划,但基本都是照本宣科。柯豪昊认为,如果各地解决方案没有各自的侧重点,根本解决不了实际问题。例如,北京与武汉,虽然都有严重的雾霾,但两地的情况是完全不同的。

  “北京,取暖设备排放污染严重、风大;而武汉,湿度大,建筑扬尘尤为突出。”柯豪昊分析,再比如黄石,狠抓机动车的意义就不大,因为黄石机动车的数量有限,控车能起到作用,但贡献甚微。“或许我们可以用同样的投入做出更见效的事情。”柯豪昊说。

  “看似雾霾让人束手无策,其实治理方式也很简单——关掉所有污染源,下一场雨,雾霾就能消失得不留痕迹。”柯豪昊说,但只要开关打开,雾霾就会卷土重来。然而想要有效的治理,就必须搞清楚来源:多少来自于机动车,多少来自于扬尘等等。

  回到养育自己的故土,游子柯豪昊心中暗下决心,发挥自己在研究中积累的经验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摸清黄石雾霾的情况。

  今年1月,我国环境保护部向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区域内30多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环保部门下发了《关于开展第一阶段颗粒物来源解析的通知》,要求地方部署今年颗粒物解析工作实施方案。目前,京津冀已经公布了来源解析结果;今年年底前,除拉萨之外的30个省会城市,外加宁波、青岛等5个城市,也需要公布来源解析结果。

  下一步,就会轮到诸如黄石的地级市,最多不超过两年。

  目前,根据市政府创造的条件,黄石大气污染源解项目课题组已经启动,走在全省前列。柯豪昊作为课题组牵头人,即将洽谈与武汉高校的合作,预计年底就将开始试验。试验既要收集黄石区域内各地长期的数据,也要一一解析雾霾中各种成分所占的比例。同时,针对各县市区的应急预案、考核方法也会同时出台,工作量相当之大。

  在雾霾问题中,不少紧邻的城市存在互相影响的可能。对此,柯豪昊表示,黄石是二氧化硫排放量非常大的城市,但这并不代表黄石的雾霾污染就没有周边城市的原因。因此,必须要心里有数,要交出一本“明白账”。这也是做整个项目的意义之一。

  柯豪昊说,仅仅解决黄石的大气问题,解决不了整个湖北的问题,但要解决湖北的问题,肯定不能忽略黄石。

  由课题研究的技术骨干到统筹、协调整个研究项目,这样的转换角色对于柯豪昊来说,也是一种挑战。但他信心十足,因为这与他希望为城市发展做出贡献的初衷完全的契合了。

  “每个人在污染的环境中既是需要被保护的对象,同时也是破坏者的一份子,但我们依旧应该以这样积极的态度去面对和解决这个问题。”柯豪昊对于自己未来应该努力的方向,已经心中有数。

(东楚晚报记者张晗)









































早期白癜风能治好吗
治疗白癜风去哪里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asawanbao.com/lswbjj/1098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