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下半年经济部署出台

中国下半年经济部署出台

抑制资产泡沫降低宏观税负

中共中央政治局昨日召开会议,决定今年10月在北京召开中共十八届六中全会;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

  须高度重视风险隐患

  会议指出,今年以来,在错综復杂的国内外形势下,各地区各部门按照中央部署,积极适应经济發展新常态,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了来之不易的成绩。上半年经济运行总体平稳,转方式、调结构稳步推进,企业效益有所回升,金融市场总体平稳运行,城镇新增就业持续增加,人民生活继续改善,社会大局保持稳定。同时,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存在一些必须高度重视的风险隐患。当前,经济运行的新常态特徵更加明显,因此必须把握好经济發展新常态这个大逻辑,坚定不移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化压力为动力,推动经济發展长期向好。

  会议强调,做好下半年经济工作,要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决策部署,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和宏观政策要稳、产业政策要準、微观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的总体思路,通过实施适度扩大总需求、坚定不移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导良好發展预期的组合政策,努力保持经济平稳發展走势,实现「十三五」良好开局。

  「三去一降一补」各有重点

  会议强调,要坚持适度扩大总需求,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幣政策,注重相机、灵活调控,把握好重点、节奏、力度,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营造良好宏观环境。要落实各项减税降费措施,保证公共支出能力和力度,發挥财政资金效应,引导社会资金更多投向实体经济和基础设施建设薄弱领域。要引导货幣信贷和社会融资合理增长,着力疏通货幣政策传导渠道,优化信贷结构,支持实体经济發展。要有效防範和化解金融风险隐患,保持人民幣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要持续深化「放、管、服」和财税、金融、创新、国企等重点领域改革。全面落实「去产能、去库存、去槓桿、降成本、补短板」五大重点任务,通过有效的市场竞争,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实现优胜劣汰和产业重组,提升产能过剩行业集中度,积极推进科技创新,增强核心竞争力,加快推进新旧动能转换。要采取正确方略和有效办法推进五大重点任务,去产能和去槓桿的关键是深化国有企业和金融部门的基础性改革,去库存和补短板的指向要同有序引导城镇化进程和农民工市民化有机结合起来,降成本的重点是增加劳动力市场灵活性、抑制资产泡沫和降低宏观税负。要坚持引导市场预期,提高政策质量和透明度,用稳定的宏观经济政策稳住市场预期,用重大改革举措落地增强發展信心,特别要坚持基本经济制度,鼓励民间投资,改善企业微观环境,创造各类企业平等竞争、健康發展的市场环境。要發挥改善民生、發展社会事业对扩大内需、推动经济發展的积极作用。

  会议强调,做好下半年经济工作十分重要。各地区各部门要真正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对经济形势的科学判断上来,提高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真抓实干,敢於担当,發扬钉钉子精神,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7月25日,中共中央在中南海召开黨外人士座谈会,就当前经济形势和下半年经济工作听取各民主黨派中央、全国工商联负责人和无黨派人士代表的意见和建议。习近平主持座谈会并發表重要讲话。

  他强调,今年以来,在错综復杂的国内外形势下,各地区各部门按照中共中央部署,积极适应经济發展新常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经济结构继续优化,新动力成长趋势正在加快。

=======================

中国经济半年报分析

  总量:江苏紧追广东增速:西部包揽前三

  随着内地26个省区市陆续公布年上半年宏观经济数据,中国区域经济现况大致呈现:广东继续保持总量一哥地位,排名第二的江苏紧追不舍,两者仅有亿人民幣差距。而经济增速赛方面,重庆以10.6%连续10个季度领跑全国,与西藏并列;贵州以10.5%居次。专家分析指,上半年各省经济基本延续上年态势,中西部增长继续分化,东部沿海地区则趋同。除吉林录得6.7%增速外,东北势成中国经济最困难的洼地,进一步坐实了区域经济分化格局。经济下行压力下,各地要顺利完成全年目标,下半年仍须多方發力。(尚有相关报道刊A15版)香港商报记者李颖

  东部趋同西部分化

  年已过半,全国31个省区市中,目前已有26个公布上半年GDP数据。重庆、西藏继续领跑,以10.6%增速列第一;贵州以10.5%增速居次;天津以9.2%成为增速前五的惟一东部省市。

  上半年,全国21个省区市GDP增速跑赢全国(6.7%)。增速「8」以上省区市有7个,「9」以上有2个,「10」以上有3个。北京、上海、吉林增速均为6.7%,与全国持平。雲南、河北略低於全国水平,为6.6%。

  「中国区域经济增长格局大致是:前三甲是重庆、西藏、贵州。东部地区,天津增速最高,但已降至两位数以下。东部沿海地区大部分省市维持在全国平均水平之上,『7至8』之间,差一些的是山西、河北和东北地区。」中国区域经济协会副理事长、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区域经济室主任陈耀分析指,中西部發展速度快於东部,现时各区域经济表现延续了过去两年来的格局。他认为,出现这种情况,产业转移是一方面,而支撑增长的大头还是基础设施投资。

  他分析,上半年情况与去年一年差不多,未出现突發变化。东部整体發展要均衡一些,从收敛度看,东部發达地区内部趋同,在增速上基本没有太大差异,而西部分化要严重一些,从發散度看,青海、雲南与领头的重庆、贵州、西藏的内部差异较大。而从全国看,能源、重化工产业集中的资源型省份,去过剩产能背景下困难相对较大。

  从经济总量看,目前安徽、江苏、湖北、湖南、广东等13个省份进入「万亿俱乐部」。其中,广东、江苏和山东更是超过3万亿大关(分别为3.74万亿、3.65万亿、3.17万亿)。

  陈耀指,东部地区增长点主要体现在三大块:先进制造、战略性新兴产业及现代服务业。后者比重正在大幅提高,上海已达百分之六七十,远超制造业;新兴产业方面,「中国制造」计划提出的四大领域沿海地区都在做,包括文化创意、研發设计、金融物流、会展等现代服务业,今后还有很大增长空间。

  重庆堪成西部引擎

  自年首季开始,重庆取代天津,经济增速连续10季度领跑全国。从今年上半年数据看,重庆经济高速增长,与工业制造业高增长密不可分。值得一提的是,全国民间投资不振情况下,重庆上半年全部投资中,民间投资占比超过半壁江山。民间投资增28%,比全市工业投资增速高11.9个百分点。重庆工业民间投资占全市比重达70.4%,主要投向汽车、电子等支柱产业,大量民间投资投向实体经济,表明全市实体经济活力强劲。

  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执行副院长刘胜军对本报说,重庆表现抢眼体现出,中国经济發展呈现出从沿海向中西部转移的趋势。作为直辖市,重庆工业基础相对比较完善,这就给它提供了很好的后發优势。重庆抓住了中国产业梯度转移这一非常重要的机遇,打造出电子信息产业的集群,实际上就抓住了未来非常重要的支撑性产业。

  在「一帶一路」战略背景下,重庆早就布局建成了渝新欧铁路物流枢纽,西至德国杜伊斯堡及比利时安德卫普,为本地产业参与全球竞争提供了便利的交通和低廉的物流成本。陈耀表示,作为西部唯一直辖市,重庆确实起到了帶领西部發展的引擎作用。重庆在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等方面做得较好,一些新兴产业發展不错,是全球最大笔记本生产基地,渝新欧铁路直通欧洲,降低物流成本,对产业帶动特别大。

  刘胜军指,重庆经验对其他城市启發在於:首先,要实行差异化發展道路,特别是在产业规划上要有差异化,有自己特色。其次,要做好城镇化大文章,这不仅能解决农村问题,也能解决城市问题。再者,房地产要摆脱土地财政,否则不光商务成本提高,亦会抑制民间消费能力,对经济转型非常不利。

  结构优化成就一哥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广东一直是经济总量「排头兵」,长期保持「一哥」地位不倒。近年,广东越来越感受到「后有追兵」的压力,上半年GDP总量第二的江苏,与广东差距已缩小至多亿元。可以说,「帶头大哥」是在压力下继续前行。

  「总体平稳、稳中有变」是广东上半年经济的底色。观察人士认为,在经济下行压力下,广东经济保持平稳主要得益於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创新驱动發展战略。从三大产业看,广东制造业增长放缓,但第三产业保持较高增速。上半年,广东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6.3%。制造业分化發展特徵尤为明显,在多数行业增速偏低背景下,与新动能契合的高端、先进产业發展较快。其中,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增长9.6%,高於规模以上工业2.9个百分点。

  经济發展分化背后,凸显的是结构调整速度加快。上半年,广东第三产业增长8.7%,服务业仍是拉动增长的主引擎。上半年,服务业占GDP比重达52.1%,同比提高1.4个百分点。从所有制来看,广东民营经济领先發展的趋势明显。上半年,民营工业增加值增长13.8%;民间投资增长19.6%,比全国高16.8个百分点,对整体投资增长贡献率达90%。

  中山大学财税系主任林江表示,以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等「三新」经济为代表的营利性服务业發展继续加快,上半年增加值增长达16.2%,这表明广东推动转型升级、促进新旧动能转换成效显着。

用手机看当天商报更便捷,香港商报手机版







































北京最好白癜风专治医院
白癜风品牌影响力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qxinjia.com/lswbls/1148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