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书目报藏羚羊跪拜与人性拷问

王宗仁老师很多人把《藏羚羊的跪拜》当成呼吁保护环境、保护藏羚羊的文章,但王宗仁老师说:这只是表面理解,没有真正读懂,其深层含义是揭示人性的恶。

他说:“人性不仅有善,也有恶的一面。我们现在只讲人性的善,不讲、或者忽略人性的恶。人性有时候是非常残忍的,连野兽都不如。《藏羚羊的跪拜》讲的就是人不如兽。野兽也有善的一面,知道保护自己的孩子,给猎人下跪,求人不要作恶。但是猎人没有。当然,他最后也是受到良心谴责,放下了猎枪。”

评论家崔道怡一针见血地指出:“《藏羚羊的跪拜》写了兽的人性,人的兽性。”

《藏羚羊的跪拜》虽然只有多字,却是宗仁老师40多部近万字作品中重要代表作之一。

《藏羚羊的跪拜》年9月25日发表在《新民晚报》“夜光杯”栏目,引起很大反响,《散文(海外版)》《作家文摘》《小小说选刊》《青年博览》等50多家媒体随即转载,并收录到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华散文百年精选》一书,同时被北京、上海、长春等多地中小学语文课本和中考试卷选用。

中国散文学会副会长石英评论道:一篇千字文,把全国的目光引向了可可西里。

上世纪九十年代的可可西里,捕猎滥杀野生动物的罪恶枪声仍然低回在自然保护区巡视卫士们脚步难以抵达的角落,五六十年代他在青藏高原时举目可见的藏羚羊、野驴、雪鸡、黄羊等已经凤毛麟角、难觅踪影了。

《藏羚羊的跪拜》让许多人心痛,它一下催醒国人,让人们把怜爱的目光投向了远在天边的小动物。

著名导演陆川拍摄的保护藏羚羊的电影《可可西里》年10月上映,并获得第17届东京国际电影节评委会大奖、第41届台湾金马电影奖最佳影片等奖项。年3月25日,中央电视台大型文化情感类节目《朗读者》隆重推出《藏羚羊的跪拜》,朗读人就是陆川。

年的北京奥运会,藏羚羊成为五个“福娃”之一的“迎迎”。

藏羚羊成为福娃“迎迎”,宗仁老师的小孙子王天然最为高兴。王天然对精灵般可爱的藏羚羊再熟悉不过,从小学一年级开始,爷爷就经常给他讲青藏高原的故事,印象最深的就是藏羚羊跪拜这段。

小学三年级时,王天然学了《藏羚羊的跪拜》这篇课文。他在读后感中写道:这篇课文是我爷爷写的,他在家经常给我讲藏羚羊的故事。老师很诧异,问:你爷爷怎么能写藏羚羊的故事?也许老师觉得,在北京的爷爷怎么会知道青藏高原的故事?后来老师和校长到家拜访,并把宗仁老师请到学校,为全体师生上了一堂真实、生动、感人的青藏高原教育课。

藏羚羊跪拜的故事是宗仁老师到拉萨采风,在翻越青藏高原的路上听司机讲的。

宗仁老师穿越青藏高原多达次以上。年他18岁那年,到青藏高原当了一名汽车兵。在当兵的7年时间里,他每年都要冒着生命危险,开着从二战战场淘汰下来的德国老爷车,从格尔木出发,穿越人迹罕至、路险坡陡、冰封雪裹的青藏线,行驶一千多公里,到达拉萨。完成运输任务后,再行驶一千多公里返回。就这样,每年他都要在青藏线上穿梭八九个来回。调到北京工作后,他又数十次翻越唐古拉山。

上青藏高原,他从没有高原反应。当兵时没有,后来再去也没有。宗仁老师本就属于青藏高原。他对青藏高的了解,比了解北京还要深;他对青藏高原的情感,比任何地方都要浓。他说:“我的脉管与雪山冰河相连,我常常情不自禁地把京都的林荫大道走成了沙漠小路;昆仑月浮动在我梦里时我会紧紧地拥抱着雪峰。”

他喜欢站在他家17层的阳台上向天际眺望,希望能望见昆仑山中的不冻泉、可可西里的藏羚羊和藏北草原的牧村。他常常“一不留神”就去趟青藏高原。前一分钟还没有任何打算,突然间一件事、或一个想法点燃了情绪,就立刻决定西行。两三天后,他便出现在西宁、格尔木街头,或者唐古拉山中的某个兵站。他坐着汽车在世界屋脊上心满意足地奔驰,一个兵站一个兵站地停,一个地方一个地方地看,像久别的游子回到了故乡。踏上青藏高原这片神奇的土地,他立刻有种深切地归宿感。

青藏高原是宗仁老师创作的不竭源泉,《藏羚羊的跪拜》是其中一篇。

那是年的盛夏,宗仁老师乘坐部队的汽车奔赴拉萨,途中经过藏北草原时,司机小马动情地讲了一只藏羚羊跪在猎人枪口前求饶的故事。虽然只讲了故事梗概,没有细节,但足以让他震撼。

汽车在唐古拉山很普通的一块平地前停下。小马告诉他:这就是杀死藏羚羊的地方。

听人讲故事跟在实地看是不一样的,宗仁老师的眼睛里立刻蓄满了伤感的泪水。

他按捺不住创作的冲动,想马上写下这个故事。他站在那里,沉思、踱步,久久不愿离开。

到了拉萨,他仍然激动不已。他又去一百多公里外的当雄兵站,找到长期在西藏当兵的战友,了解到藏羚羊跪拜求生的更多细节。

宗仁老师当时想的不仅仅是保护野生动物,还有人性。只要稍有一点善良之心,一点关爱生命的同情怜悯之心,都会被这只作为母亲的藏羚羊的神圣一跪而触痛心扉。藏羚羊是弱者,人凭借着自己的优势去抢占、掠夺,这个世界怎能和谐?

同时他也想到了生命的脆弱和珍爱生命的责任,想到了母爱的神圣伟大,以及捍卫母爱的光荣。他在《藏羚羊的跪拜》中写道:“天下所有慈母的跪拜,包括动物在内,都是神圣的。”

在拉萨小住三天,他开始构思这篇作品。返回时,他又在藏北高原停留一天。等回到格尔木,腹稿已基本形成。完稿后,他在手头“冷却”了近一年。经过多次修改,最终将字的初稿浓缩成多字的短文。

《藏羚羊的跪拜》引起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asawanbao.com/lswbrc/1267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