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风采我校校友沈树忠院士入选三项ld

北京中科参与健康管理与商业医疗保险论坛 http://m.39.net/disease/a_5972056.html

近日,我校校友沈树忠院士成果同时入选“中国科学十大进展”“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

沈树忠,年10月出生于浙江湖州,年毕业于浙江煤炭工业学校(浙江工商大学前身之一),地层古生物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大学生物演化与环境科教融合中心主任。

·年毕业于浙江煤炭工业学校(浙江工商大学前身之一);

·年在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获得硕士学位;

·年在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获得博士学位,博士毕业之后留校任教,先后担任讲师、副教授;

·年公派到日本新泻大学理学部做博士后;

·年底由中科院“百人计划”从澳大利亚引进到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所工作;

·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

·年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年-年担任科技部项目首席科学家;

·年入选江苏省新世纪科学技术带头人(第一层次);

·年增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新成果入选三项“十大科技进展”权威榜单

此次,沈树忠院士的研究成果同时入选由科学技术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评选的“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和由中国科学院与中国工程院主办、两院院士评选的年度“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以及教育部科技委组织评选的年度“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至此,在国家科教最为权威的主管机构组织评选的三项年度“十大科技进展”榜单中,沈树忠院士团队主导完成的成果均入选,实现了本年度“大满贯”,水平顶尖、国际一流。

科学家重现地球3亿多年生物多样性

变化历史

生命起源与演化是世界十大科学之谜之一。地球上曾经生活过的生物99%以上已经灭绝,通过化石记录重建地球生物多样性变化历史是认识当今生物多样性现状与未来趋势的最重要途径之一。

(古生代海洋生物多样性曲线与重要演化事件)

沈树忠院士、樊隽轩团队联合国内外专家创建国际大型数据库,自主研发人工智能算法,利用“天河二号”超算取得突破,获得了全球第一条高精度的古生代3亿多年的海洋生物多样性演化曲线,时间分辨率较国际同类研究提高多倍。新曲线精准刻画出地球生物多样性演变过程中的多次重大生物灭绝、复苏和辐射事件,揭示了当时生物多样性变化与大气CO2含量以及全球性气候剧变的协同关系。该研究将推动整个演化古生物学研究的变革。

亚洲首位!荣获地层学国际最高金奖

网友纷纷为沈树忠院士点赞:

年7月4日在意大利举行的第三届国际地层学大会上,为表彰沈树忠院士在建立全球年代地层界线、推动二叠纪生物地层学发展及地层序列建立和全球对比等方面所做的卓越贡献,国际地层委员会主席为沈树忠院士颁发了地层学国际最高金奖(ICSMedal)。

沈树忠院士长期致力于二叠系研究,与美国、俄罗斯、英国、德国、日本、澳大利亚、丹麦、缅甸、巴基斯坦、伊朗等国开展国际合作,足迹遍布全球各大洲,领导全球的二叠系研究,在生物地层学、化学地层学、年代地层学、古地理重建、生物多样性演变模式等方面做出了许多开创性的研究成果。沈树忠院士热爱野外地质工作,曾5次进入青藏高原进行科学考察,建立了喜马拉雅地区高分辨率的二叠系-三叠系地层和地球化学剖面,构建了南方高纬度地区的二叠纪末生物大灭绝模式。另外,他也在祖国的极大多数省和地区开展了地质考察和标本采集,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著。

在二叠纪生物大灭绝研究中,他与团队成员和国际同行共同开展高精度综合年代地层框架、生物多样性和多种地球化学指标等的定量分析研究,论证二叠纪末海陆生物大灭绝的同时性和瞬时性,指出大规模岩浆活动造成地表环境的巨变是导致该生物大灭绝的主因。这些成果在《科学》(Science)、《美国科学院院报》(PNAS)、《地球与行星科学通讯》(EPSL)等学术刊物发表后,引起国内外同行的极大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asawanbao.com/lswbzn/1488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