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顿节刚过,又迎来藏博会,拉萨的天气就骤然凉了下来,秋意渐渐深了。天边那一轮明月,不知不觉间也圆润起来了,中秋节就这么来到了眼前。
今天,小编给你推荐几处拉萨赏月的好地方,让我们一起看着月亮爬上来。噢!对了,小编还得多插个话,似乎今年的中秋月是“十七”最圆哦。
沿着拉萨河散步,在水中寻觅月亮的倒影;在文成公主实景剧场,捧一杯热茶望月思亲;站在布达拉宫观景台,看明月与辉煌灯火相交映。即便是不经意的一抬头,那轮圆满皎洁的月,也会触动你内心深处的思念之情。
拉萨河畔中秋佳节,如果你不想驱车前往太过遥远的地方。只想和家人一起吃吃饭,散散步,然后欣赏欣赏城市里的月光。那么拉萨河畔,定是你赏月的好地方。这条河,是拉萨的母亲河。它用自己清冽的河水,养育了千千万万的百姓。迎亲大桥、滨河公园等重点工程将这条河流装点得更加迷人。
迎亲大桥站在迎亲大桥的天桥之上,向北可以看到拉萨城中的万家灯火。向南,则可看到宝瓶山上美丽多姿的慈觉林文化创意旅游园区。月亮静静悬挂在山头上,月光洒在拉萨河中,泛起阵阵清辉。药王山上,一座被灯光装点得五彩缤纷的信号塔高高伫立着,将天边那轮皎月映衬得更加素雅迷人。拉萨河波澄银树,浪卷金花,满天繁星似人间灯火,遍地华灯若天河群星,上下浑然一体,五彩交相辉映,如梦如幻,如诗如歌,撩人耳目,动人心旌。
仙足岛环岛路在拉萨,仙足岛可以称得上是文艺青年的聚集地。这里有许多客栈、酒吧、美食小店,而这些小店的老板,大多都是内地来西藏旅游的游客。他们爱上了西藏的美景、爱上了西藏的风土人情,离开了内地喧闹纷扰的生活,来到西藏,长居于此。挑一间你中意的小酒吧或者美食小店,静坐在室外的椅子上,你可以看到安静流淌着的拉萨河水,也可以看到西边天上那轮散发着银辉的圆月。河风轻拂、柳枝轻摇,一幅美丽的中秋月夜图便在你眼前徐徐展开。
拉萨滨河公园拉萨滨河公园的建成,为市民们提供了一个休闲娱乐的好去处。而这里对于不想远足的你来说,更是赏月赏夜景的一个绝佳去处。站在观景台,被灯光映衬得如梦似幻的3号闸倒映水中,星光黯淡了,而月亮却愈发的皎洁迷人。斜倚石栏杆欣赏两岸美景,看天边皎月,犹如在星河中畅游,城区内灯火通明,星月华灯倒影水中,河水悠悠,河风轻柔,清茶淡酒,一洗世间烦恼。
慈觉林藏院风情街如果你厌倦了城市见到的月亮,不妨移步慈觉林文化旅游创意园区。这里有动人的《文成公主》藏文化大型史诗剧演出、这里有绮丽梦幻的夜景、这里有迷人的慈觉林藏院风情街,还有一轮皎洁的明月。来到这里,定不负一晚好时光。
莲花喷泉慈觉林文化旅游创意园区有三个停车场,从第二个停车场进来,就可以看到一座莲花喷泉,夜幕下,喷泉晶莹剔透的水柱被变换着色彩的射灯染成五彩缤纷的颜色。站在这里,你可以一览拉萨岸城市中的万家灯火。在夜幕刚降临之时,便可以将一轮圆月与这万家灯火一起摄入镜头。月光如水,在大地上洒下一片清辉。万家灯火在这一轮皎月面前也黯然失色了。月亮如同一位慈祥的母亲,用温柔的月光轻抚着怀中的孩童,守护着他们甜美的梦境。
风情小店漫步慈觉林藏院风情街,这里有许多装修精致,个性中不失浓郁藏式风情的小店。舒缓的音乐如流水一般在店内流淌,干净明亮的落地窗,可以让你坐在屋内就将室外的风景尽收眼底。挑一个窗边坐下,全身都放松下来。捧一杯醇香的咖啡或芳香的清茶,与家人朋友聊着天。屋外,一轮明月温柔地低头,月光如薄纱,轻柔地拂过你的脸庞,笼罩在你的身上。天空中云很淡,风很轻,在深蓝色的夜空里,月亮被衬托得更加圆润美丽。或者坐在小店二楼的露台上,点点星光就在你顶头闪烁着光芒,淡淡的月光照在头发上,好像为发丝镀上了一层闪亮的银边。举目遥望,月亮像银盘悬挂在山巅上,朦胧的夜色给大地罩上了一层轻纱。“月朦胧,鸟朦胧,萤光照夜空;山朦胧,树朦胧,秋虫在呢哝……”远方的人啊,但愿同入梦!
今年“十五的月亮十七圆”常言道“十五的月亮十六圆”,但天文专家指出,今年的中秋月却是“十五的月亮十七圆”。上一次出现这种情况是2007年。
据天文专家介绍,月球绕地球转动一周为一个“朔望月”(约为农历一个月),这个月中月亮最圆的那天称“望日”,也叫“满月”。月亮从一个满月“走到”下一个满月,需要29天半左右的时间。
为何月圆在农历里的日期不固定呢?天文教育专家、天津市天文学会理事赵之珩解释说,“十五的月亮十七圆”是因为只有当月亮与太阳的经度相差180度时,从地球上看,月亮与太阳处在正好相对位置的时刻,才能看到圆月。但是,月亮围绕地球运行的轨道是一个椭圆,最近时有36万千米,最远时有40万千米,由于万有引力的关系,近时走得快一些,远时走得慢一些。由于月亮转动的“步伐”有快有慢,因此每个月的“望”的时间也有差异,农历十四、十五、十六和十七都有可能,其中,以十五、十六这两种情况居多。
据统计,最近10年间(2007至2016年),中秋月亮“十五圆”有3次,“十六圆”有5次,“十七圆”有2次。
天文专家表示,虽然中秋节当晚的月亮并不是最圆的,但公众用肉眼无法分辨,对赏月也没有太大影响。(新华社)
中秋节回忆西藏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从西藏和平解放至今,有许多异乡人离开自己生长的故土来到这里,建设着西藏更加美好的未来。“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中秋节是一个团圆的佳节,却也是一个让异乡人涌起淡淡愁绪的节日。
解放西藏时离开故土建设西藏的老人,生于西藏、长于西藏的“藏二代”中年人,还有朝气蓬勃、年轻活力的青年人,这三代人,是怎样度过这异乡的中秋节呢?
刘爱霞今年74岁,现生活在成都。年,17岁的她随丈夫进藏,开始了在西藏的生活。刘奶奶回忆道:“那时候条件艰苦,物资比较匮乏。最艰苦的时候,吃饭时没菜没肉,买来固体酱油,用开水化开,泡着米饭吃。”
老一辈的西藏人,生活条件异常艰苦,吃穿用度都是问题。在那个吃顿青菜都很不容易的年代,月饼这一吃食,更是普通人想都不敢想的东西。“那时候大多数人都是买来花生、芝麻、糖等材料,和上面粉,自己做月饼,做一大盆。毕竟一年一次的节日,不能让孩子们不够吃。”刘奶奶说,她的孩子们每次都会称赞家里做的月饼比外面卖的都好吃呢!
“其实,自己做的肯定还是不如外面的好吃。但是看到孩子们高兴,做妈妈的也就满足了。现在我的三个孩子都在西藏工作,也快退休了。他们工作忙,中秋节几乎都是我和老伴儿两个人过。等到他们退休了,我们一家人又能够团圆了。”刘奶奶感慨道。
如刘奶奶的孩子一样出生在西藏、成长在西藏最后留在西藏工作的“藏二代”有很多,西藏于他们,也算是第二故乡了。只是工作地点,与家中老人养老居住的地方相距甚远,他们无法时时陪伴在老人身边。小学教师张文就是这样一位“藏二代”。
说起儿时的中秋节,这位已过50的中年人语气中竟充满了童趣的味道。“小时候虽然家里条件不好,但中秋节还是特别有意思的。那时候同一个大院儿里同龄人很多,长辈们在家里做月饼,我们就在院子里做灯笼。我们一般是拿一个废弃的玻璃瓶,在瓶口缠上布带,放一节快烧完的蜡烛头进去,再用一根小木棍挑着,一个灯笼就做好了。但是这种灯笼不经烧,玻璃瓶太热就会爆炸。要是看到别的小朋友提着用纸做的灯笼,我们就会又羡慕又嫉妒。”回忆童年,张文不禁笑了起来。
“后来工作了,生活条件也渐渐好了,家里就不再做月饼了。父母亲退休回了内地养老,中秋节就只能约上几位好友,吃吃饭喝喝酒。单位里也有同事做家乡特殊的月饼,做好之后会端一份送给我们。这中秋节虽然过得还算有滋有味,但父母上了年纪,孩子也不在身边,多少还是会觉得有些冷清。尤其是对父母,心中觉得亏欠。”张文的语气渐渐低了下来,记者从他的话语中,感受到那份无奈和思念。
牟兴是四川眉山人,目前在西藏当兵。他告诉记者,每逢中秋节,部队都会分发月饼给战士们,如果时间充裕,,中秋节时还会举办各种娱乐活动。今年是他当兵的第四年了,四年来,他没有在家里陪父母过过一次中秋节,只能用电话捎去自己对父母亲人的思念与关心。“中秋节的时候我们也放假,吃吃月饼,与战友打打篮球、玩一玩,就这样过了。离家4年,怎么会不想家呢?但没办法,又回不去。只希望父母能够身体健康,这样就够了。”牟兴说道。
中秋节知多少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它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
我国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在宋代,中秋赏月之风更盛,据《东京梦华录》记载:“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每逢这一日,京城的所有店家、酒楼都要重新装饰门面,牌楼上扎绸挂彩,出售新鲜佳果和精制食品,夜市热闹非凡,百姓们多登上楼台,一些富户人家在自己的楼台亭阁上赏月,并摆上食品或安排家宴,团圆子女,共同赏月叙谈。至今我国各地尚遗存着许多“拜月坛”、“拜月亭”、“望月楼”之类的古迹。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节日习俗的演化,中秋节严肃的帝王祭祀演变成了民间轻松的欢娱。围绕中秋赏月主题,诗词歌赋、舞蹈曲艺、民间戏剧等也丰富多彩。时至现在,仍有许多地区保留着传统的节庆方式。
江西省吉安县在中秋节的傍晚,每个村都用稻草烧瓦罐,待瓦罐烧红后,再放醋进去。这时就会有香味飘满全村。新城县过中秋时,自八月十一夜起就悬挂通草灯,直至八月十七日止。
安徽省婺源中秋节,儿童以砖瓦堆一中空宝塔,塔上挂以帐幔匾额等装饰品,又置一桌于塔前,陈设各种敬“塔神”的器具。夜间则内外都点上灯烛。绩溪中秋儿童打中秋炮。中秋炮是以稻草扎成发辫状,浸湿后再拿起来向石上打击,使发出巨响。火龙是用草扎成的龙,身上插有香柱。游火龙时有锣鼓队同行,游遍各村后再送至河中。
四川省人过中秋除了吃月饼外,还要打粑、杀鸭子、吃麻饼、蜜饼等。有的地方也点桔灯,悬于门口,以示庆祝。也有儿童在柚子上插满香,沿街舞动,叫做“舞流星香球”,嘉定县中秋节祭土地神、扮演杂剧、声乐、文物,称为“看会”。
在北方,山东省庆云县农家在八月十五祭土谷神,称为“青苗社”。诸城、临沂和即墨等地除了祭月外,也得上坟祭祖。即墨中秋节吃一种应节食品叫“麦箭”。山西省潞安则在中秋节宴请女婿。大同则把月饼称为团圆饼,在中秋夜有守夜之俗。
不同地区、不同民族欢度同一节日,而丰富多彩的习俗、活动,使中秋之夜,增添了无限欢乐和神奇异彩。
秋感怀张灯结彩
中秋又来
千里之外
踌躇满怀
身在高原
遥想双亲
各种羁绊
叹声无奈
魂牵梦萦
黯然神伤
打个电话
报声平安
皓月当空
桂花树香
小小月饼
吃来应景
洗手烹调
做锅好汤
今夜陪君
细细赏月
人生同梦
秋色如歌
少年壮志
不耐消磨
光阴似箭
岁月蹉跎
蓦然回首
所获几何
但愿来年
结束漂泊
你我游子
皆在故乡
(拉萨卡卡)
泊客●天涯大千世界
你我网海
东西南北
春夏秋冬
不期而遇
相识相知
几多风雨万点浪花
悲喜交加
得意忘形
生活起波澜
远山近水去
人影迷踪
夕阳西下不堪回首
命运多舛几许变迁
何必再苦苦追寻
昔日恋情
落霞残秋
月冷星稀
转侧难眠
难忘久违
乡愁的炊烟
(拉萨山水笑帅)
离人心上秋转眼间又是一年的中秋了。中秋月圆,团团圆圆是这个节日存在的意义,所谓月圆,大概也就是亲人之前的团圆相聚,然而,今年的中秋对于自己来讲有些伤感。父母不在身边,即使如何想念也无法表达心中那份浓浓爱,无法相拥的遗憾始终萦绕。而独自一人的中秋总显得那么凄凉,似乎只能憧憬,只能心中感慨万千。
记得去年中秋,母亲做了一桌饭菜,而自己却在抱怨为什么不能到外面吃,这样一来,就可以不用辛苦做饭不用费心打扫。可现如今,自己最想吃最怀念的却是家常菜。
仔细想来,却也明白,离开父母是人生必经的阶段。如今自己在异乡虽然辛苦,但总算是拥有了丰富的经历。虽然偶尔也会迷茫,不明白现在所拥有的生活是否是自己想要的。可能是想让父母拥有更好的生活,也许是为了做出点成就让父母为之骄傲,也许只是自己的一厢情愿,而父母想要的却是你的陪伴。
这大概就是成长中每个人都要走的路吧,但不知道为什么,今年的中秋比以往所想的要多,伤感的情绪也来得更猛烈些。可能是因为在外许久,加上生活上遇到的烦心事比较多,所以,伤感时不时袭上心头。近些年,经历了一些事,从稚嫩的小女孩开始慢慢成长,不再懵懂,不再洒脱。总觉得自己似乎老了,对热闹的场所开始排斥,再也做不到通宵嬉闹后还能一脸胶原蛋白地去上班;开始想要安静下来,想念家的温暖;开始害怕见到父母的苍老。
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前段时间,电话里推荐母亲去看一部枪战电影,被母亲拒绝了。原因简单又心酸,母亲告诉我,影院声音太大,父亲会心慌难受,加之没有我陪同,她自己去又觉得无趣。
听完母亲的话,突然很想陪在父母身边,特别是在节日里,更想陪在他们身边。于是,更加怀疑自己的坚持和执著。我想,有一天我会放下执著吧。
虽然如此,在这个月圆的中秋,还是希望自己可以更坚强,相信会有那么一天,自己会清楚自己究竟想要什么,会放下心中的执念回到家里,相信还是能够一如既往地幸福。(拉萨果果酱)
今夜月光如银(外两首)今夜月光如银
记忆的数码一览无余
金秋月桂芬芳
馨香千家万户
咫尺天涯围坐一起
举杯遥望
嫦娥挥洒的幽香
覆盖城市乡村
皎洁月光驮着暗香
把一个个圆圆的祝福高悬
好比一壶陈年老酒
满满的暖融融的
甘甜酣畅
我愿化作一只玉兔明亮的拉萨河
载着一轮圆月
在我的诗行
升起皎白的光芒
圆月缓缓向我驶来
抒情的河水
载着我的思念
蜿蜒流淌
温馨的诗句像一壶老酒
我愿化作一只玉兔
在皎洁的月亮上
和亲人“举杯邀明月”
毛蛋蛋的中秋节皓月当空如白昼
洗亮毛蛋蛋的童真
奶奶说
妈妈月亮上做月饼
爸爸披星戴月卖月饼
攒钱给毛蛋蛋买房娶媳妇
毛蛋蛋听懂了奶奶的话
这一夜
他枕着圆月睡得很香很香
梦中
爸爸妈妈牵着他
追月亮
月亮里跑出小白兔
蹦蹦跳跳
像毛蛋蛋一样可爱
(拉萨李文华)
温一壶月光那年秋
丹桂飘香
花树下
我和孩子深深嗅
一朵两朵三朵
手心都被浸润香味
摘下做桂花糖
层层铺叠
玻璃瓶里如星星般闪亮
只等月圆之夜
把糖揉进馅里
妈妈的那块饼特别做了记号
她一口咬下去定皱眉
说
甜得腻人
而我和孩子捂着嘴偷笑
此去经年
岁月吹皱了眼眸
节缠绕成结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月圆之夜
影随人走
天涯远
牵不了妈妈的手
故乡的山风还那么柔
清辉淡淡
蛙声掩盖了微微的叹息
声声传递的是我不能释怀的乡愁
等我归去等我归去
下一个中秋之夜
对影人众
温一壶月光
就桂花饼
下酒
(拉萨雪儿)
记者:刘梦婕
编辑:何军
北京治疗白癜风究竟花多少钱北京治疗白癜风的比较专业的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