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名君按:年11月12日是孙中山先生诞辰周年。重读这位伟人的生命历程,发现这是一位没钱没权没枪的创业者并购了存续超两千年的旧体制老公司的故事,这种奇迹过程里面蕴含的精气神,我想,只消取一瓢饮,就足以令人生力量上十个台阶。有一句话叫“善战者无赫赫之功,善医者无煌煌之名”,孙先生既是善战者,也是善医着,伟人的境界,早已超越钱权枪的事儿了。近代世纪之交,中国贫弱之甚,民生凋敝、民智汶汶,堪称乱世,号称革命家的各路人马风起云涌,黄兴、袁世凯、宋教仁、汪精卫……为什么是这位来自广东乡村的、小个子的孙文先生创造了奇迹?如果你是一个天使或风投,在年代、世纪之交遇到这位出身贫寒、面貌斯文的年轻人,他眼睛深邃、振振有词,手无寸铁却喋喋不休地扬言说要创立一家全新公司并把诺大的清廷并购重组,你,会投资吗?
创始人的一些基本面:
家族、与客家人的关系
孙中山(年11月12日—年3月12日),名文,字载之,号日新,又号逸仙,幼名帝象,化名中山樵,常以中山为名。生于广东香山(今中山市)翠亨村的农民家庭。中华民国和中国国民党的缔造者,“三民主义”倡导者。他首举彻底反封建的旗帜,“起共和而终二千年帝制”。年(清光绪三十一年)成立中国同盟会。年10月10日(清宣统三年)新军中的革命党人暗中联络,决定当天晚上起义。辛亥革命后被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任期年1月1日——年4月1日)。年3月12日于北京逝世。年,国民政府通令全国,尊称其为“中华民国国父”。孙中山先生祖籍地一说是东莞,一说是河源紫金,争议有超半个世纪;客名君都看了看,发现有些被广泛引用的文章论证逻辑离谱得很,比如不承认儿子的说法却承认孙子的说法,有的则忽略了客家人语言和风俗保守但语言适应力强的事实(广东客家人没几个不会讲粤语的),有日本人则从面相说明他是客家人,真正的答案可能要请各位等以后问问孙先生本人了,不过这并非本文重点,在此不下定论他是否客家人或客家后裔。
年,孙中山(左五)与家人在檀香山合影。
关于他和客家的关系,有意思的是,据说孙中山的父亲孙达成是讲客家话的,孙先生的祖父和父亲都是堪舆之谜,家里先后供养过2名客家风水师,对堪舆行业进行风险投资长达20年,自己吃不饱也要给地师吃好,而这两名与孙家交好的客家风水师也兀兀穷年殚精竭虑到处为孙家找寻最佳宝地。孙中山的姐姐孙妙茜曾说:“至父亲达成公,亦好风水。终年养一采自嘉应州之风水先生。”河源和梅州交界,而客家风水先生的堪舆水平在近代知名度很高(可能来自江西赣州兴国一脉),与孙敬贤交好的风水师钟盛阳来自河源龙川,孙达成多年供养的黄姓风水师来自梅州,该“地师谓葬后十年必出伟人”,后来印证,可见那时的客家风水师脑洞真的很大。不过既然风水先生能看出天机,为什么不自己占上呢,大概风水师也深谙“福人居福地、福地居福人”的道理吧。
说孙先生是客家人的,主要依据包括罗香林的论文《国父家世源流考》(蒋中正、孙科等题词作序,罗采访过孙妙茜)、孙穗芳《我的祖父孙中山》(人民出版社,年第一版,第5页)、中山大学潘汝瑶、李虹冉《孙中山是客家人,祖籍在紫金》(《客家史与客家人研究》年第一期)等。日本学者山口县造对客家人相当推崇,并提到了孙先生:“客家人是中国最优秀的汉民族,他们原有一种自信与自傲之气质,使其能自北方胡骑之下,迁到南方,因此,他们的爱国心,比任何一族为强,是永远不会被人征服的。气候又受到海洋交通环境之英雄,养成一种岛国人民之热血与精神。……在中国近代史上,没有一次政治变动是与客家人无关的,其中最显著的例子,当推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革命,几乎参加的将领大部分是客家人;其次是孙中山先生领导的推翻满清革命,除了孙中山先生本人乃为客家人后裔以外,其他主要助手,亦有很多是客家人……”(《客家与中国革命》)
祖籍梅县的华侨梁密庵等同盟会员参与的华侨书报社成员合影
孙中山曾自称是“洪秀全第二”,他的革命队伍中,早起曾有过太平天国的幸存者。与孙中山同时代的客家人,有很多参加了辛亥革命,有的还是孙中山的亲密战友。从孙中山在辛亥前的几次起事来看,几乎都在两粤边界或临海或与越南接壤之处,且多与客家人居住区相连或相近。从保存下来的同盟会东京本部前三年会员名单发现,来自全国的人中有49名梅州籍会员。据《梅州军事志》记载,各县的华侨和早年在海外参加孙中山的同盟会、兴中会、炸弹(敢死)队等组织的有数百人,参加黄花岗之役的有30多人。著名的辛亥广州“三二九”之役,牺牲后掩埋在黄花冈的七十二烈士中,客家人占了34位。在海外,以华侨社团为主,如南洋荷属各地的“华侨书报社”,会员就多达数万名,为辛亥革命捐助了巨大款项。据新加坡华人著名学者颜清煌研究的资料记载,从年到年辛亥革命成功,南洋华人社会是孙中山先生领导革命活动的中心,其中由祖籍梅县的华侨梁密庵等同盟会员参与的华侨书报社筹款给孙中山领导的革命经费约占总数的40%。
孙先生的全球融资、市场推广(起义)、发行路演、敲钟上市(当总统)等,乃至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短暂时光),在那环境凶险的年代,事之能成,离不开广大客家华侨的保护和资助,还有众多客家志士的追随和支持,甚至付以生命,如温金有、廖仲凯、邓仲元、邓演达、宋嘉树、张民达、温生才、姚雨平、邹鲁、谢逸桥、谢良牧、温靖侯、丘映芙、温翀远、何天炯、何公博、张谷山、钟动、曾涌甫、卢耕甫、李济民、萧惠畅、罗翼群、张醁村、林鲁传、姚希尧、吴登初、赖仲壁、周锋、游克桢、李子先、欧阳俊、廖容、廖肃、丘耀西、梁镜球、林虢真、陈洁、温贵山、陈伟湘、李荣泰、叶剑英、阮嘨仙、刘尔崧、黄琪翔、李洁之……(名单还可以再绵绵长拉下去),皆为客家俊彦。
创始人面临的环境:
年的中国
年,孙文24岁,这位青年创业所处的环境,是上个世纪之交的中国,当时是怎样的呢?投资人先穿越到当时,看一看当时的几幅外国漫画。
德国明信片《列强瓜分中国》,年
德国国防部发给“中国远征军”参与者的纪念文件。文件正上方是一只张开翅膀的德国雄鹰,正下方则是一条被利剑刺穿的中国龙,龙身翻转,脚朝天,头垂地,年
法国明信片《肢解中国怪物》,年
法国明信片《经过盟军的努力,龙被征服了》
八国联军合力将中国龙吊在一根写着“联合”的树枝上。年
以上就是孙先生所在的当时的中国。清廷腐败,帝子虚弱,十九世纪下半叶几乎每9年一个割土赔款的不平等条约,老态龙钟的帝国无力回天,列强对孱弱的中国龙进行吊打、极尽侮辱、层层宰割,国民的生命如同草芥,民智混沌,很多海军战士连机器都不晓得怎么用,国防空虚,九州生灵涂炭。生于年的沈从文自传里有段文章《辛亥革命的一课》,写他小时候住在湖南的乡下,从他七八岁的眼睛看到的世界是满地人头,当时满清政府到处搜捕革命党员,乡下官兵于是抓人头充数,乡民被五花大绑地被抓去砍头。砍到后来,人实在太多了,官兵就把成堆的农民抓去大王庙面前掷筊,如果丢出来的是两面都向上或一阴一阳的,就到“活”的这一边,如果两个都覆盖住,就被分去“死”的那边,等砍头。运气不好的农民掷完筊,也就乖乖地去排队等砍头。每一天在河边,都有很多的围观者去看砍头,所以沈从文从小的数字学习,是从数尸体学来的……
用创始人的话说,是这样的:諸君要想想,我哋中國幾千件來係世界一個文明嘅國家,幾千年前中國最強盛嘅時代,正所謂千邦進貢,萬國來朝,各國都要拜中國為上邦,到咗今日呢,中國反為退化,呢個係為乜緣故呢?就係中國自從受滿州征服以後,中國人就失了國家精神。中國亡國於滿州二百六十幾年呢,中國嘅人民在呢二百六十幾年之內就瞓著覺。所以中國就政治退化,就文明退化,中國工商事業退化,中國所以到今日成為民窮財盡,變成各國睇唔起……
创始人的成长思维:
“洪秀全第二”、跨界学霸、
“四大寇”中的美男子
作为投资人,先看看准备创业的创始人之“相格”吧,见面感受一下这位眉宇间如有朗朗乾坤的学霸:
所谓“南相恢宏,五官丰隆”?
真是“初贫君子,天然骨骼生成”,外表用一个“文”字可形容。然而别看长相这么文质彬彬,面部却是轮廓分明,目光深远;孙文从小主见分明,天生具备硬颈精神,在医学院读书时曾被列称为“四大寇”之一。孙文家从祖父孙敬贤时起就没了田地(主要是祖父痴迷风水,为换风水宝地把良田都变卖啦),父亲孙达成曾在澳门一家鞋店当学徒,后来返乡租田耕作并兼更夫,32岁才结婚(也是堪舆粉丝,天天拿罗盘走来走去,人称“憨林”)。据说宋庆龄回忆孙中山时,写道因为孙中山家里贫穷,到十几岁才有鞋子穿。在孙文5岁时,他的哥哥孙眉去夏威夷的火奴鲁鲁(华人称之为檀香山)当佣工,后来在檀香山发达,然后就跟当时很多客家家族的族兄一样,倾力资助弟弟读书、革命。
翠亨村在珠江口,靠山望海
据说后面有一条绵长的龙脉,两旁有青山辅佐,前面有宝岛朝望
孙文年11月12日诞生于翠亨村,这一年2月30日太平军汪海洋馀部在广东嘉应州黄沙嶂被打败,当太平天国国祚戛然而止的时候,当年就诞生了一位接棒者。翠亨村是广东省香山县东南五桂山麓的一个小村落,五桂山主峰海拔五百多米,终年花草芬芳,所以古名香山。翠亨村距离广州一百公里,澳门三十七公里,背山临海,村前有兰溪蜿蜒流过。孙文是农家子,又因家境贫寒,“生于畎亩,早知稼穑之艰难”,孙文跟很多客家地区的耕读少年一样,从小就得干各种重体力活,包括上山打柴、河边牧牛、随外祖父出海打蚝、捡猪粪当农家肥等等,当然,也到武馆偷学过拳术。根据客名君小时候的亲身体验,客家孩子从小在乡间干重体力活有三大被迫的“好处”,第一就是体力变刚强,在山间复杂地形也锻炼灵气;第二是再不想干这种活了,解脱愿望超强;第三就是特别怜悯天天干这种重活的父母乡邻及广大民众,特想帮他们解脱。孙文和曾国藩说的“朴实少心窍”的山民可不一样,小时候最喜欢听村里一名叫冯观爽的太平天国遗兵讲天国起义故事了,冯爽观对小孙文说:“你长的很像洪秀全,你长大后也当洪秀全吧。”于是孩子们都管孙文叫“洪秀全”,孙也以此自许。他称“洪秀全是反清第一英雄”,自己要做“洪秀全第二”。后来因反感村民装神弄鬼治病,和同伴一起砸过神像,因在当地影响太大被父母送到香港读书。有人问孙中山革命思想来自何处时,他回答说:“我革命思想之成为体系乃是以后的事,不过给我这种念头的,却是幼时乡间宿老的谈话。”
从小到老,孙先生的表情包只有一个:
双唇稳扣,眼神深邃,面容庄重
孙先生不仅是学霸,还是中西学贯通的跨界学霸。年(10岁),孙帝象入村塾冯氏宗祠,对启蒙读物《三字经》、《千字文》等,“瞬即背诵无讹”,不久就学四书五经。第一任老师“蟾蜍黄”教学方法就是简单反复背诵,并给孙帝象起了个学名“文”。入学一个月后,孙文就向“蟾蜍黄”抗议传统教学法:这么瞎唱没意思!我学它做什么?后来黄老师去世,来了一位“仪容欣秀、天资聪颖、博通经史”的老师,叫程君海,有一天程君海出上联“虎豹诚能格”,孙中山对以“龙蛇未可知”,程君海发现孙中山“非池中物”,因此“益悉心训诲”。这位程先生“诲人与学术传授外,尤注意于思想之启迪与德行之培养,每对吾人讲授满清入寇中原,残杀汉人,兴文字狱,以及丧权辱国诸史实,实意气慷慨,使听者民族思想油然而生,民族气节为之激发”。孙文深受影响,终生矢志救国。
孙先生童年的作业(有待考证),两种字体(楷和隶),
架构端正,笔画洗练
年,孙文随母亲从香港乘轮船,远涉太平洋到檀香山投靠哥哥孙眉。这次远行使孙中山“始见轮船之奇、沧海之阔,自是有慕西学之心,穷天地之想”。在夏威夷檀香山,孙文入读lolaniSchool,全英文教学。韦礼士(BishopAlfredWillis)是lolaniSchool的创办者,其绰号为“像头公牛般的顽固的英国人”,其性格追求完美,做事不折不挠,但“人格高尚、循循善诱”、对学生“慈爱之情,不亚父母”。孙文入学之初完全不懂英语,老师让他先坐着静静观察10天,他竟渐渐体会到了英语的拼写方法,读写进步神速。第二年后代数、几何、生理、拉丁文和绘图课也进步很快。年夏天,孙文从lolaniSchool以优秀毕业生的身份毕业,由当时的夏威夷国王亲自颁发奖品。他在总结檀香山所受教育时,甚为感慨:“忆吾幼年,从学村塾,仅识之无。不数年得至檀香山,就傅西校,见其教法之善,远胜吾乡。”
年,孙文顺利通过了OahuCollege的入学考试,第一年的科目有用算术、地理、英文文法、美国历史等,全部用英语授课,他应付自如。OahuCollege现在叫“PunahouSchool”,也是奥巴马的母校,是世界上唯一一所培养了中美两国总统的学校。年由于孙中山有信奉基督教的意向,被兄长送回家乡。同年冬天到香港,于公理会受洗入基督教,并就读于拔萃书屋(今日之拔萃男书院)。年4月,孙文到香港中央书院(今日之皇仁书院)继续他的中学学业(此时用的入学名字还是“孙帝象”)。在香港孙文有个国文老师叫区凤墀,他“才具出众,能力不凡”,国学修养尤好,给孙文按粤语“日新”的谐音,给他改号为“逸仙”。年孙文离开中央书院时,英语作文言辞之流畅、思想之成熟已达到“让人骄傲”的地步。特别是汉英双语水平显著提高,他竟通读了英文版的四书五经。年7月15日,孙中山在上海出席尚贤堂茶话会上说:“我亦尝效村学生,随口唱过四书五经,数年以后,已忘其大半。但念欲改革政治,必先知历史,欲名历史,必通文字,乃取西译之四书五经历史读之,居然通矣”。年秋,孙文到广州博济医学堂(中山医学院的前身)学习医科,孙眉本来让他学商,但是他觉着学医可以救人,坚持学医。孙文在宿舍中藏有《二十四史》全部,同学们都以为是摆着做样子,笑话他沽名钓誉。有一天一何姓同学想当面刁难他,随手抽了一册问他,谁知孙文应对如流、分毫不差,抽检了数册,皆然,从此获“通天晓”美名。20来岁就通读了廿四史,试问古今有几人?
孙中山(右二)在香港西医书院读书期间与同学合影
年10月,孙文转入新成立的香港西医书院(香港大学的前身)学习,成为该院首届学生。在这里,他念了5年英国式的正规医科。读英式医科对一般人来说非常艰难,然而孙文在这期间学业优秀之外,还参加了很多鼓吹革命的课外活动。当时因深感清廷政治腐败,经常与同乡杨鹤龄、陈少白、尤列等人共议国事,抨击朝政,时人认为此举为大不敬,称之为“四大寇”。年7月,孙中山参加毕业考试,当时17人考,只有2个人过关,孙中山便是其一。12门科目中,他10门考了优等,其中医学、产科、卫生与公共健康第一名。首届毕业典礼上,香港总督罗便臣给孙文颁奖。孙中山年自称,“留心经济之学十有余年矣,远至欧洲时局之变迁,上至历朝制度之沿革,大则两间之天道人事,小则泰西之格致语言,多有旁及”。
孙中山后来在香港西医书院求学时与同学合影
左二孙中山、左三陈少白、左四尤列、左一杨鹤龄、站立者关景良
前四位因常臧否时政,人称“四大寇”
如此,创始人是一位学贯中西、文理医兼修的超级学霸,既精通文史哲又精通医学科学,动手能力还特别强。从小就没有浪费过时间,一直在快速成长,而且其思想不断根据见识和环境变化在调整(从他对宗教和科技的观点可以看出),判断力和创新力非同一般,勤奋且胆识过人。
创始人的人品初心和专业能力:
医术精湛,胆大心细,妙手仁心
精通接生、内科、手术、针灸
创始人过去的履历往往揭示了他的能力和人品,决定了后续团队的凝聚力、股权分配的信用等,是公司基业长青的基石;但也不尽然,如果从孙先生曾为温尔文雅的大夫就判断出这是一位书生,岂会领导武装起义,那你就错了。民国时登报纸一说孙文就是“DoctorSunYat-San”,是孙逸仙大夫的意思。年孙文毕业后,香港医学局认为西医书院没有完全遵循英国的医学制度,文凭无效,孙中山没有在香港行医的资格。后来他被澳医院聘为西医科主任。医院是医院,始创于清代同治十年,由当地华人创办与管理,最初的办院宗旨是"赠医施药、为民解困、兴学育才",早期主要以中医中药服务为主,当满怀志向医院后,医院创办了西医门诊,而且凭借精明的医术,义务服务当地民众,当时的人们都称赞他的举动为"悬壶济世,贫苦受益"。医院第一位受聘的西医,医院出诊赠医,不受分文。下午在仁慈堂右邻写字楼应诊,周日10时至12时在此接种牛痘。当时医院没有西药,孙中山先生想出"自愿赠医"、"药局赠药"的办法,由他向医院借款开办中西药局。孙中山赠诊后,由这个药局赠西药给病人。他在医学院修的是内科,但在澳门却敢给人动手术,而且外科技术相当不错,曾帮助一名患者取出一颗重达60克的肾结石,这在当时是非常稀奇轰动的事。他一生对中医不怎么感兴趣,自己生病也不用中药,但却精通针灸,为此当时曾有病人在报纸上刊文鸣谢他治好自己的肌挛症。
在澳门一段时间以后,医院,他通过老友杨鹤龄的举荐,得到好友杨鹤龄的妹夫、澳门绅士医院总理吴节微的担保,从医院借款白银两,于年12月18日在澳门草堆街80医院,取名"中西药局",孙中山先生以此成为在澳门西医开业首位华人。医院除诊病外,还出售冷丸、癣皮肤水、止牙痛水、拔毒生肌膏等中西药物。孙中山高明的医术和医德受到报刊的赞誉。《镜海丛报》于年7月25日登载了题为《神乎其技》的告白,称诵其医术高明,"不过七日之功"而治愈患者20余年的痔疾。后为病家治病,"或数十年之肝风,或十年之脑患,或六十余岁之咯血,均各奏神速"。
下面是当时广州《中西日报》所刊载的关于孙中山的鸣谢广告:
孙逸仙先生学宗孔孟,业绍岐黄,合卢扁而擅专门,内治与外施并美;统中西而探奥旨,针砭并刀割兼长。其平生医学精纯,业经大绅诸公合词称颂,登诸岭南诸报矣。余也不敏,质朴无文,偶罹牙齿之灾,竟彻晨宵之痛,疾俨不伸之指,秦楚寻医,患同如捣之心,星霜屡易。诸医罔效,累月经时,幸遇先生略施小技,刀圭调合,著手成春,数月病源,一朝顿失。复荷先生济世为怀,轻财重义,药金不受,礼物仍辞。耿耿私心,无以图报。谨将颠末,爰录报端,用志不忘,聊摅微悃,不特见先生医学之良,抑以表先生人品之雅云尔。
武泌谨启
由于孙中山医术精明,待人亲切,无论门诊或出诊,诊费一律随意而付,加上他特别擅长外科手术和治疗肺病等,因此在澳门行医"不满三月,声名鹊起","就诊者户限为穿"。医院生意兴隆,引起当地葡萄牙籍医生的嫉妒,按当时澳门法律,在澳门行医的西医,只能凭葡萄牙医科毕业证书请领行医执照,一些葡籍医生抓住这点告状,孙中山受此限制难以立足,遂赴广州行医。年9月26日,《镜海丛报》刊登了一则"声明告白",这是孙中山在澳门行医的最后记载:启者,本医生省有事,所有中西药局事务,统交陈孔屏兄代理一切,出入银两借汇兑等件陈孔屏兄签名即算为实,别无异言。光绪19年8月16日,孙逸仙谨启。孙先生自传里面说"设医馆于澳门,为葡医所忌,遂迁广州"。从年9月孙中山受聘医院起,到这则"声明"发表之日,表明孙中山在澳门行医有整一年的时间。
《中西日报》刊登过一则二百来字的“冼基东西药局谨启”的行医广告,其中说,“本局敦请大医生孙君逸仙来省济世……每日十点钟至十二点钟在局赠诊,不受分文,以惠贫乏。……先生素以济人利物为心,若有意外与夫难产服毒等症,报明危急,无论贫富,俱可立时邀致,设法施救,幸毋观望,以免贻误,此布”。
孙先生还是一名优秀的产科大夫,曾多次接生,是第一批在中国提倡西式新法接生的医生,也是中国第一批男接生大夫。虽然在当时一名男医生从事妇产科诊疗压力很大,但这方面他的手法相当出色,年,他刚刚从西医书院毕业,由于没有在相关的行医资格,一时没事回老家香山小住,一名陆姓朋友的妻子难产,接生婆束手无策,孙中山作为医生被接去,仅对产妇肩胛进行按摩催产,便使其顺利产出一名男婴,众人一时呼奇。接生的婴儿叫陆细麟,后来旅居美国。年,在广州起义失败后,孙中山则被清廷通缉,遭香港当局驱逐出境,紫禁城内外贴满了捉拿孙文的通缉令,据说孙先生在逃亡期间,路过珠江口外的小渔村,遇到一个生命垂危的难产产妇,他不顾村民异样的目光,熟练地帮助产妇分娩,旁边的人冷汗直冒,因为后面的清军马上就要追上来了!接生之后,他在陈粹芬陪同下乘船出海,到欧美各国宣传反清,为起义募集资金,开始了长达十六年的海外流亡生涯。
创始人可遇不可求的早期团队成员之一
年开始就陪同孙先生在国外颠沛流离的陈粹芬女士
陈粹芬会武功,据说孙中山曾对她说:“你会‘武’,我就叫‘文’。”
并称:“一文一武,大事可举。”
孙先生当上大总统时,陈女士悄然隐去,从未提股权期权……
孙先生在行医过程中接触了大量底层民众,包括很多被腐败官员诬陷毒打的人,年甲午战争爆发,小小日本竟然在堂堂大国面前叫嚣,这更是让他深感痛心。年,孙中山写了《上李鸿章书》,提出“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的主张,并北上天津,希望能将上书递交李鸿章,被拒。他本想“以和平之手段、渐进之方法请愿于朝廷,俾行新政”的,但经过现实的教育,方知“和平方法,无可复施”,“积渐而知和平之手段不得不稍易以强迫”。暗黑衰败的现实让他逐渐意识到,在专制横行、民智未开的情况下,医人只能救少数人的身体,而医国才是群治之方,救万民于水火;为治根之方,启民智于蒙昧。便由医人转为救国,放弃了经济收入高、社会地位高的医生行业,转入九死一生的救国运动。
年,孙中山到达檀香山开始了职业革命者的生涯。然而,亲友染疾,总是找他治疗。盛情难却之下,他重操旧业,往往手到病除,引得众人啧啧称奇。年,孙中山在新加坡时,中兴报某记者因眷恋身在广东的女孩而口患疾病,孙中山一看便知其病,马上开出药方,一周后该记者大病痊愈。孙中山平时不服补药,在东京时偶尔服用对神经衰弱和健脑有益的"次亚磷"。他曾劝秘书冯自由服用,当时正患脑疾的冯服用一年之后,竟获奇效。有一次,冯自由问他,耽搁这么多年之后如果再行医,须准备多长时间。孙先生答曰必须用功一年,才敢出诊。其严谨认真,足见一斑。
如此,20多岁就悬壶济世的孙先生,把“救国”当成信仰去全力以赴,一个逃难的时候还不忘替难产民妇接生的人,可以说心中已经完全没有私心了。白手起家何其艰难!明确愿景,一旦发愿,矢志为之,这个是创始人成功的根本因素,记得美国一个心理学家演讲,在恶劣环境下能取得成功的人,最重要的品质是Resilience(坚毅)和Hope(希望)。这些也为有些关于孙先生的争议之事赋予了很好的答案。
创始人的发展愿景和蓝图:三民主义和建国方略
全球意识和文化整合、人称“大炮”的梦想家
公司的发展愿景和蓝图是创始人多年思考和实践的总结,是创始团队为之奋斗的目标。孙先生经过多年“远观历代,横览九洲”,对比中国和欧美,提出了“三民主义”的战略蓝图,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始知徒致国家富强、民权发达如欧洲列强者,犹未能登斯民于极乐之乡也。是以欧洲志士,犹有社会革命之运动也。余欲为一劳永逸之计,乃采取民生主义,以与民族、民权问题同时解决,此三民主义之主张所由完成也”。年,孙先生就在以英文所写的《中国问题的真解决》一文中断言:一旦我们革新中国的伟大目标得以完成,不但在我们美丽的国家将会出现新纪元的曙光,整个人类也将得以共享更为光明的前景。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是孙先生在综合考察国内与国际两大社会现实、吸取国内与国际两类思想资源基础上形成的,反映了孙先生清醒的全球意识和整合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理念。“今日立国于世界之上,犹乎人处于社会之中,相资为用,互助以成。”这一句话,我认为反映了学贯中西的孙先生利用全球资源(如欧美、日本,当时虎狼一般的列强)来加速发展中国的野望,这太过超前,也有些天真(太不把虎狼当虎狼了),可解释很多人所不理解的所谓他“卖国”的观点。
孙先生周游列国(或者说流亡各国)时,适逢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列强本身的政治也搞得一团糟,社会矛盾激化;孙先生亲自考察研究列强的政治经济后认为,列强是“行霸道”,而我们中国,一直主张“行王道”,这才是大道!年,他在演讲中说:"欧洲近百年是什么文化呢?是科学的文化,是注重功利的文化。这种文化应用到人类社会,只见物质文明……是一种武力的文化。欧洲人近有专用这种武力的文化来压迫我们亚洲,所以我们亚洲不能进步。这种专用武力压迫人的文化,用我们中国的古话说就是‘行霸道’,所以欧洲的文化是霸道的文化。但是我们东方向来轻视霸道的文化。还有一种文化,好过霸道的文化,这种文化的本质,是仁义道德……这种要人怀德的文化,我们中国的古话就说是‘行王道’。自欧洲的物质文明发达,霸道大行之后,世界各国的道德,便天天退步。"今天看来,这是一种非常伟大的政治观!(行霸道而在风中凌乱的某国哭晕在厕所)然而,这在当时太“超前”了。
这三本书,孙先生写得深入浅出
当时的中国处于军阀割据混战四分五裂状态,孙中山极力谋求和平统一,主张“五族共和”,建设一个全新中国。孙先生根据他对中西方文化的了解,不断梳理和充实他的理想世界,从一民、二民到三民主义,从旧三民主义到新三民主义。“什么是三民主义呢?用最简单的定义说,三民主义就是救国主义。什么是主义呢?主义就是一种思想、一种信仰和一种力量。大凡人类对于一件事,研究当中的道理,最先发生思想;思想贯通以后,便起信仰;有了信仰,就生出力量。所以主义是先由思想再到信仰,次由信仰生出力量,然后完全成立。何以说三民主义就是救国主义呢?因为三民主义系促进中国之国际地位平等、政治地位平等、经济地位平等,使中国永久适存于世界。所以说三民主义就是救国主义。三民主义既是救国主义,试问我们今日中国是不是应该要救呢?如果是认定应该要救,那么便应信仰三民主义。信仰三民主义便能发生出极大势力,这种极大势力便可以救中国。到新三民主义时他说:“我坚信,只有中国成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我们的人民才能更幸福,他们的痛苦也才能减轻。社会主义将治愈中国的疾苦”。
孙先生写了一套《建国方略》,反映了他的哲学思想和伟大梦想,分为《孙文学说》、《实业计划》、《民权初步》三书。胡适即在一篇文章中说,“中山先生以三十年的学问,三十年的观察,作成种种建设的计划,提出来想实行,万不料他的同志党人,就首先反对。客气的说他是‘理想家’,不客气的人嘲笑他是‘孙大炮’!”孙中山提出“知难行易”的观点,也有回应这种嘲笑的用意在其中。《孙文学说》又名《知难行易的学说》,是《建国方略》的“心理建设”,提出知难行易,宣扬了“行而后知”的唯物主义认识论,做着做着就知道了。《实业计划》(年)是《建国方略》的“物质建设”,是为建设一个完整的资产阶级共和国而勾画的蓝图,提出了发展中国经济的10年远景规划。其中包括华北、华中、华南三大港口10个大的项目,还有建设中国铁路10万多公里,要从东南沿海一直修到西藏,通过物尽其流来发展经济,并让国人可以愉快地到青藏高原进行“夏日的游览”!多年后这个梦想实现了,但是当时大家连饭都吃不饱,而孙先生认认真真地提出这一点,让无数中外人士或窃笑其为“大炮”(广东话,吹牛的意思),或觉太不切实际而大跌眼镜,须知年解放时全中国的铁路不过才2.1万公里,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公里!孙先生当时的澳洲顾问端纳回忆说,你看到“孙逸仙这个人”,46岁的革命家,弯身趴在一张敞开的大地图上,拿着笔,从北到南,从西到东,画下他心中的建国蓝图……
孙中山建国方略东南铁路规划(细线)与21世纪东南铁路规划对比图(粗线)
孙先生设计的铁路从上海一直画到西藏和蒙古,包括了很多偏远地区
而且他梦想让外国资本来建设,类似今天PPP的模式!
这在当时,比之今天埃隆·穆斯克(ElonMusk)的“胶囊超铁”如何?
《实业计划》第一次把经济建设放到首位,第一次提出对外开放的经济战略思想。《民权初步》()是《建国方略》的“社会建设”,是一本关于民主政治建设的论著,叙述了政府管理和群众在社会生活中应掌握的民主原则、程序和方法,反映了孙中山倡导民主政治的思想。《建国方略》是孙中山为中国国民党制定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也是孙中山构建的共和国的蓝图,是他毕生追求的理想目标。
创始人说:我有一个共和的梦想……然后为了这个梦想,他选择了终生革命救国,而革命这项风投事业,在19世纪末,概率最大的风险除了倾家荡产,还有——灰飞烟灭(被暗杀)、喋血沙场(战死)、株连九族(上刑场)。不干革命的风险呢?凄风苦雨,国将不国,皮之不存,毛将焉附?!革命者为思救国夜不成眠:“神州满目尽蓬蒿,夜不成眠学楚骚。欲辟王香新世界,一腔热血醮颓毫。”(同盟会谢逸桥语)
创始人的连续创业经历:屡战屡败、屡败屡战的钢铁侠
年,剪辫明志的孙中山
创始人说: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勇,再接再厉!年,29岁的医院消失,回到家乡埋头写了份文件,通过郑观应和盛宣怀的推荐,上书李鸿章,希望清廷能“人尽其才,地尽其利,物尽其用,货畅其流”,来改变国家落后的现状,走改良派的道路,但清廷未予以重视。年孙中山想劝说当时的粤督李鸿章领导两广独立,“主张革命党与粤督李鸿章联合救国,由李首向北京政府宣告两广自主,而中山率党员佐之“,李正想接洽时,被调任直隶总督,不再理会孙。想见大V没见成,孙先生觉着那届大V不灵,把中国带沟里去了,决定自己当大V,把国家带到富强文明的道路上来。遂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为口号,于年11月在檀香山组织革命团体兴中会,开始了屡败屡战的创业史。
年,两广总督岑春煊听闻孙中山走私十万枪支的风声
曾为一介大夫的孙先生发愿救国,开始满世界筹款、买武器、招募死士(革命青年、浪人、帮会分子等)、发动武装起义。年至辛亥革命之前十六年间,孙中山发动了十次起义,次次失败,每次都被打回天使轮或者A轮,每次他又卷土重来,意志弥坚,让他的产品和品牌(革命思想)日渐深入人心,蔚为风潮,为辛亥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一、广东广州年10月26日:孙中山领导的第一次起义流产。因消息泄露所购枪械在广州码头被缴,四十多人当场被捕,陆皓东等人牺牲,陆皓东本可及时脱走,但他折回王家祠要毁党员名单,结果被捕。孙中山流亡日本。
二、广东惠州年10月8日:郑士良、黄福等举行惠州起义,起义队伍发展到两万人,因在日本所购武器被日方扣存台湾而告失败。郑士良牺牲,一万多人流亡海外。
三、广东潮州年5月22日:余既成、陈涌波等在潮州黄冈起义,月底失败。
四、广东惠州年6月2日:邓子瑜等在惠州七女湖起义,13日失败。
五、广西钦州年9月1日:王和顺等在广西钦州王光山起义,进军途中加入义军者三、四千人,历时半月,因饷械不继而失败。
六、广西南宁年12月1日:黄明堂部攻占镇南关,坚持数日失败。
七、广西钦州年3月27日:黄兴在钦州马笃山起义,与清兵激战四十日后失败。
八、云南河口年4月30日:黄明堂在河口起义,经20余日战斗,河口失守,黄明堂率部余人退入越南,被法国当局解除武装,遣散到新加坡。
九、广东广州年2月12日:倪映典率新军在广州起义,次日失败,倪映典牺牲。
十、广东广州年4月27日:黄兴率部在广州起义,当日失败,牺牲86人,由潘达微收得烈士遗骸72人葬于红花岗,后改名为黄花岗。这就是著名的黄花岗七十二烈士。“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
年10月,湖北新军中文学社、共进会等革命团体发动武昌起义,终于成功!日知会、共进会、文学社都是从兴中会元老、同盟会骨干吴禄贞发源,吴按孙中山授意,在长江流域多年发展革命党和新军(可惜吴禄贞在光复之际被袁世凯暗杀,否则南北合兵,不需议和,断无护国护法与北伐统一之曲折)。当时孙中山在美国丹佛的BrownPalaceHotel吃早餐,正想着怎么给黄兴筹款,从报纸得知起义成功消息(才不是在刷盘子呢)。年10月7日的一期《科罗拉多丹佛日报》,上面有致公堂刊登的广告,谓“特派孙文大哥、黄芸苏先生二位游埠,发挥洪门宗旨……届时敬请汉族男女同胞到聆伟论”。武昌起义时,孙中山是在丹佛宣传革命,向华侨募款。孙中山得知起义成后并未急着回国,而是周旋四国,从经费上断了满清的外援,釜底抽薪,同时瓦解日本分割东三省和南部之阴谋,北洋军选择了按兵不动,英国政府也取销了英属各国对孙中山的放逐令。“时予本可由太平洋潜回,则二十余日可到上海。亲与革命之战,以快生平。乃以此时吾当尽力于革命事业者,不在疆埸之上,而在樽俎之间。所得效力为更大也。故决意先从外交方面致力,俟此问题解决而后回国。”创始人已看到“武昌革命军为奉孙逸仙命令而起者,拟建共和国体,其首任总统当属之孙逸仙”的报道,也没有急着回国争总统之位。
孙先生12月25日经长途跋涉回国,年12月,17省中有16个省的代表推举孙中山担任临时大总统。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建立了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公布了具有宪法性质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年2月12日,清帝退位。然而民国成立不到三个月,胜利果实就被很接当时“地气”的袁世凯所窃取,孙先生辞去大总统职位。后面孙先生发动的二次革命、护法、护国运动,均遭失败……孙先生不断总结教训,一次次卷土重来,俄国十月革命发生后,他外交苏俄,吸纳了俄国革命和社会主义的营养,首次提出“以党建国”,“现尚有一事可为我们模范,即俄国完全以党治国,比英、美、法之政党,握权更进一步;我们现在并无国可治,只可说以党建国。待国建好,再去治他”……这大概后来启发了另一位伟人吧。
在连续创业的过程中,辛亥革命前他在国外颠沛流离十六年,二次革命后三年孙先生亡命日本。他曾在东京街头暴走,在横滨挤仄的小房间睡地板,在伦敦的暗室里拼命扔求救纸条,在纽约挨家挨户众筹时被人拿熨斗驱赶,在南洋的礼堂中一次又一次宣讲,在大西洋的轮船上惴惴不安,被昔日好友、“广东好省长”的部下用大炮轰(真像孔子啊)……年孙中山在伦敦被清廷设捕,拼命呼救,幸得老师康德黎营救。
年,伦敦蒙难后的孙逸仙,与老师康德黎
年他想联合救国的梁启超转投保皇党,年康有为曾经策划谋杀他。
年10月20日,保皇党康有为策划谋杀孙的信件内容
年袁世凯窃取了胜利果实,年他曾倚重的陈炯明因政见不一,把炮对准了他的总统府,宋庆龄在逃亡中流产。“文率同志为民国而奋斗垂三十年,中间出生入死,失败之数不可偻指,顾失败之惨酷未有甚于此役者。盖历次失败虽原因不一,而其究竟则为失败于敌人。此役则敌人已为我屈,所代敌人而兴者,乃为十余年卵翼之陈炯明”。创始团队成员一个个离去,亲密战友陆皓东死于战火,郑士良被叛徒毒死,黄兴英年早逝,宋教仁、陈其美被袁世凯刺杀,朱执信、程壁光死于桂系军阀之手......
为了躲避追杀,孙先生一生用过50多个名字。据说年的婚礼上,孙中山送给宋庆龄的结婚礼物是一支德国毛瑟手枪。孙中山说:“这枪配了20颗子弹,19颗给敌人准备,最后一颗,是危急时留给自己的。”
这是怎样的体验?为什么这个长相“温和端正”(吴稚晖语)的男人,意志力竟然如此刚强?为了救国,一介书生成了百折不挠的斗士,成了人人钦敬佩服的钢铁侠。这让今天玻璃心的很多人情何以堪哪。孙先生说,“古今惟非常之人,乃能为非常之道,成非常之功。”“要以一身结束数千年专制人治之陈迹,而开亿万年民主法治之宏基”。
创始人的融资能力:路演达人、融资高手
创始人白手起家,融资就靠思想和口才,事功者一时之荣,志节者万世之业。那时候没有PPT,一个流亡的中国人,演讲不仅要讲明白思想,要抓住人心,要让人为流血牺牲的革命事业掏钱,谈何容易?!孙中山年就开始职业革命家生涯,从说服家兄孙眉倾囊支持革命开始(孙眉后来变卖全部家产),从檀香山开始,到日本、到欧洲、到美洲,满世界演讲、为武装起义众筹,看看现在全世界的中山公园或雕像分布情况就知道了。孙先生从小就开始练习演讲,“余少时练演说,对着镜子练习,练语气、练姿势……”他非常勤勉,“日日出而演讲”,主张“革命成功极快的方法,宣传要用九成,武力只可用一成(折断手指的黄兴黄克强哭倒在地)。”年《中国晚报》邀请他录制了讲话唱片,孙中山先生用国语和粤语各录制了一个版本。当时的孙中山已经步入生命后期,如同一位长者娓娓道来,用词简白,紧扣主题,多用设问,直慑人心。孙先生说,他在广东高师每个礼拜演讲一次,民族主义用了六个礼拜讲,民权主义又用了六个礼拜,民生主义,择日再讲。听完以后对“中国顶顶贫弱、三民主义能救中国”印象深刻,到后面说三民主义已经印刷出版了,“里面有好多新思想新发明呢”,让大家看书学习,落到实处。许多参加辛亥革命的老人回忆,他们正是听了孙中山先生的演说才投身辛亥革命的。孙先生有大量的演讲专著出版。
年5月30日上海《中国晚报》为孙逸仙先生录制的演讲(石歧口音)
前面说过,孙先生从小就是学霸,英文学了三年就拿了檀香山的文法大奖,语言方面表现出超强的适应力,“与客籍同志讲客家话,与广东各地同志相聚讲白话(粤语),与别省同志及集会时通常讲国语。”(客家“战神”薛岳语)他有很多日本朋友,能讲一口流利的日语。粤语和客家话是孙先生在广大华侨中间众筹和路演的利器,英语和日语是斡旋多国进行外交和筹款的工具。除了听说读,他写方面也很厉害。比如年伦敦蒙难时,他针对外国人的猎奇心理,趁着媒体攻势迅速推出爆款文章《孙逸仙伦敦蒙难记》,当时在中外引起轰动,被翻译成多国文字,高效吸来很多革命粉丝。
革命不是看菜吃饭,是要流血牺牲的,孙先生满世界演讲众筹的时候,遇到的阻力是很多很大的,早期的募款旅行大多数情况下都是令人沮丧的,往往是在前一个地方只募集到足够到下一站的盘缠。一开始很多华侨上层人士多支持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保皇党,使革命党的活动难以开展。年,孙中山在芝加哥拜访华侨时,一个开洗衣店的华侨对他说:“你不要进来,我不听你的‘车大炮’,你要进来,我就用烫头掷你!”孙中山只好“很诚恳地笑笑、点点头”。所谓“大炮”,来源于粤语和客家话的“车大炮”(也作“扯大炮”),意指吹牛、说大话。这位华侨显然是用“车大炮”质疑孙中山推翻满清的革命主张,把他看成是讲大话的骗子。后来孙大炮的名声越传越远,好多人用这个词黑他不切实际,而孙先生继续努力,后来也用大炮来自嘲,他毫不介意地说:“我这革命的大炮可以打倒皇帝!大炮可以打倒军阀!大炮可以打倒帝国主义!大炮可以打倒一切反动派!”真是“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
革命是一项很烧钱的风投,而孙先生针对不同投资人,设计了多样化的融资手段。首先是众筹、募捐,适用于为他的个人魅力和革命思想所折服的有钱粉丝或亲友。打赏比较厉害的有钱粉丝,例如新加坡华侨林义顺、出身江浙财团的张静江、南洋华侨梁密庵、加拿大华侨温金有等。年,孙先生为了招募会员和募捐需要,在檀香山加入了带有黑社会性质的洪门组织“致公堂”,被封为“洪棍”,在堂内拥有了较高的地位。据洪门大佬司徒美堂的后人回忆,司徒美堂曾抵押了美国致公堂四处堂产为孙中山筹得15万美元革命经费。又比如下面这位梅屋庄吉夫人,日本长崎人,家庭富裕,崇尚维新,与孙中山一见如故,并承诺“君若举兵,我以财政相助”,她也是孙宋爱情的见证人。
孙中山宋庆龄夫妇与梅屋庄吉夫人
其次是外交手段,通过出让管理权、投资权贷款。讨袁的时候,孙先生曾想出了非常有争议的利用外国“工业、技术、金融力量”,出让管理权的方式筹款,比如由招商局担保,与汉冶萍合资的方式,吸引日本政府贷款。但是因为没有自己的武装力量,孙中山终究没有得到日本政府的信任。孙先生认为,“惟俟数年后,中国已臻强盛,尔时自能恢复故土。中国有四万万人,如数年以后,尚无能力以恢复已失去之疆土,则亦无能立国于大地之上。余深信中国必能恢复已失之领土,且绝不需外力之帮助。”而由于四国银行团的支持,袁世凯政府曾经获得万两白银的借款。段祺瑞政府也向日本银行借款八笔,总计1.45亿日元。孙中山两次护法,一败再败,最后做出了联俄的政治选择,最终得到了苏俄的资助(B\C轮)。
再次是发行股票或公债,许以未来。香港兴中会宣言里作了号召会员买“革命股票”的规定,每股收银十元,收银后发给入股者一张“银会股票”,革命成功后,每股可收回本利百元。孙中山还即兴加上了一句广告词:“此于公私皆有裨益,各有咸具爱国之诚,当踊跃从事,比之(向清政府)捐顶子买瓴枝,有去无还,洵隔天壤。且十可报百,万可图亿,利莫大焉,机不可失也。”孙先生曾经用股份制描述他的创业前景:帝国是家天下,民国是公天下。好比做生意,帝国是东家生意,民国是公司生意。东家生意赚了钱,只有一个人享受,但公司生意赚了钱,股东都有份。中华民国人民,都是这个公司的股东。孙中山有着上市的决心,本人对自己勾画描摹的愿景深信不疑(就是勒庞说的类似拿破仑的那种深度自信),在融资时敢于做出承诺,承担风险,而不像有的创业者,卯足了劲圈钱后就转身离开。
年,孙中山在夏威夷印制了每张一元的公债券,保证在中华民国建立以后每券偿还十元。年,同盟会成立后,孙中山在日本印制了面值中国币0元的债券,仅售元。承诺革命大功告成之后还本利千元,由起事之日始,限五年内还清。孙中山希望通过出售这批债券集资万元,并在印度把这批债券卖掉,有史料记载,债券当时只卖到号,成绩并不是很好。后来他又去了新加坡希望“觅大利之一道”,但是当时的新加坡华侨和富商对此并无兴趣,债券的发行也不好。年初,已是洪门大哥的孙中山为了替黄花岗起义积聚资金,亲率洪门筹饷局的几名成员在欧美各地进行游说宣传。孙中山在旧金山印制了面额为10、、0美元的债券。许诺共和国建立后,这种债券将成为国家法定货币。温哥华致公堂带头购买港币1万元,许多工人将整月工资都捐了出来。有的致公堂将会所楼房抵押筹款。加拿大各处致公堂共筹饷7万余港币,为各地华侨捐款的榜首。孙中山一行从各地共筹款15万港币,取得了巨大成功。为革命事业吸引捐赠和贷款,当时的革命党人有着许多甜蜜诱人的办法。他们许诺在共和国建立之后,按照分等级的办法给人们以特殊的荣誉和利益:元中国币者,保证公民资格;0元者,享有经营企事业的优先权;这样依次递升到万元,就可以获得对公园的冠名权并树立雕像。
据估算,辛亥革命前的十次起义,各方捐款总额约62万港币左右(约31万美元),都是靠孙先生一点点融来的呀。
此外,还有些其他手段。比如说他修铁路,他用线标出从上海到广东沿着海岸的铁路线,方向一转铁路线越过崇山峻岭直达拉萨到西藏,然后穿过西部直抵边界,又蜿蜒曲折的进入新疆到达蒙古。根据孙先生的澳洲助手端纳回忆,孙先生曾问,“你认为外国资本家,会为此而投资吗?”端纳回答:“那要看什么条件。”孙中山说,“喔,我们可以给他们四十年铁路的使用权,不过期满时他们要将铁路无偿的还给我们,而且保证运行良好。”这不是PPP里面的BOT吗?
看完创始人的情况,穿越的你,会投资吗?
写到这里发现很多团队成员木有怎么写,篇幅有限哈。当然后面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这位辛劳一生的斗士创立新公司并购老公司之后又经历了数次起落,未能看到建国方略成真,于年3月在北京去世,留下遗言“和平……奋斗……救中国!”他临终前在汪兆铭所代笔的《总理遗训》《致苏联政府书》及亲笔书写的《家事遗书》上签下了他孙中山的名字。“余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积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到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现在革命尚未成功。凡我同志,务须依照余所着《建国方略》、《建国大纲》、《三民主义》及《第壹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继续努力,以求贯彻。最近主张召开国民会议及废除不平等条约,尤须于最短期间,促其实现。是所至嘱!”然后,一位曾冒死赶赴中山舰上用心呵护领导性命安全、被领导评价为“性刚而嫉俗过甚”的英俊青年,接过了管理权……
鲁迅这样评价孙中山:“他是一个全体,永远的革命者,无论所做的那一件,全都是革命。无论后人如何吹求他,冷落他,他终于全都是革命。”
声明:本文由客名君整理创作,图片来自网络,图片版权归原作者。码字辛苦,而史事太多,难免有不周之地,轻拍,欢迎转发!如需转载请跟客名君联系,白癜风会治疗好吗白癜风怎么预防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asawanbao.com/lswbzn/60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