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字西藏,梦长路也长

作者简介   雁字,原名霍春艳,汉族,祖籍黑龙江省肇东市。生于六十年代末。黑龙江省作协会员,大庆市作家协会理事,现就职于大庆市让胡路区民政局。喜欢旅游、读书,喜欢做与文化有关的一切。作品散见《岁月》、《诗刊》、《天津文学》《北极光》《青年文学家》《天下书香》《萨尔图》《松基三井》《让胡路》《呼兰河文艺》、《大庆作家》、大庆日报,大庆晚报,大庆学习导报,都市生活报等报刊杂志上,以散文、诗歌见长。《天下书香》专栏作者,著有文集《余味》(年9月中国文联出版社)。西藏,梦长路也长雁 字

(一)

去西藏是我记忆中不断长大的一个梦,那种神秘与高原如天堂般向往,年7月1日举世瞩目的青藏铁路开通并试运营,记得那天我一直坐在电视机旁观看直播现场,韩红的一首《天路》,听得振奋人心。于是我就与女儿说:等你考上一所好的大学了,我们一家去西藏。就这一句话,成了我们全家人的梦。去年,高考结束,女儿如愿地考上了一所理想的大学。于是,我们放下所有的事情,奔赴梦里的天堂。当我正兴致勃勃地做着准备时,一位曾经去西藏看望援藏干部的好朋友惊讶地对我说:你能行嘛?那地方可不是随便去的呀!高原缺氧,在那里如果感冒就糟糕了,八十多度水就开了,东西煮不熟啊!饮食就更不用说了……好朋友这简洁的几句话,我的心似乎被吓着了,是去还是放弃?几天里我一直在想,可回到家里我竟一句未提担心的事,依旧做着充分的出行准备。尽管这样,心里的忐忑还是有的。可不管怎样也未能动摇我去西藏的决心。经过近一周的准备,8月1日晚8点多在北京西站,我们终于坐上了去往拉萨的火车。当火车站的广播里传来“T27北京到拉萨的火车要检票上车了”,我的心啊真如藏歌唱得一样,心儿早已飞向拉萨了。在这条通往西藏的天路上,再过48个小时就到达圣城拉萨了。睡了一个晚上,早晨醒来,火车已经过了太原,快到兰州了。火车上,我给女儿讲我第一次去兰州吃吾穆勒牛肉面,那才叫唇齿留香呢!兰州是个狭长的城市,东西长,一条长长的母亲河——黄河穿城而过。形成了兰州与众不同的地域特点。黄土地养育的那一方西北人的淳朴与真诚写下每一条街路里,我给女儿讲在黄河母亲塑像前,我心的感慨,讲我多年梦里黄河的“几”字河湾,那年站在黄河岸边,望着那一碗水半碗沙的母亲河,弯下腰,蹲下,掬一捧来,看那黄河水的黄,不仅是我,也许每一个华夏子孙的灵魂都会为之震颤,难道就是这水养育了我们?是惊讶,是感慨?是愧疚,还是自责?心如黄河水寻不到追寻的诗句。女儿告诉我说:妈妈,一会儿到了兰州,我想看看黄河。我应着。午后在睡梦里火车经过了兰州,女儿没有醒,我也没有叫。在火车停靠的站上能看到的除了灰蒙蒙的旧墙与老站,攒动的人流,哪有我与女儿描述的心动的景致呢?即使醒来也看不到黄河水啊!女儿的这个梦就留给她自己在未来的日子里用脚步去探寻吧。夜不知不觉就来临了,一天来的相处,车厢里临近的乘客已经成好朋友了,大家各自谈着有趣的事,尤其是辽宁的一对朝鲜族兄弟,幽默,风趣里透着本山大叔的智慧,给这一车人增添了无穷的乐趣。晚上,我们与同行的一家人吃了一顿丰盛的晚餐。说丰盛是来自各自家乡的特产,各种下饭的小菜,灌装食品,包括各类饼干,我的天啊,真是应有尽有啊!我笑了,看来不仅是我担心吃不下呀!彼此彼此。因为是一起进藏,每个人脸上透出的兴奋,骄傲,还夹杂着一份勇敢在里面,因为都是第一次去西藏,摇曳的心理活动渐渐地体现在热情的话语与行动上,因为有了爱那圣城而生出一种亲来,亲得看哪一个人都像一家人,就这样每个人自觉地就融入了这个临时大家庭。说啊,唱啊,吃着,喝着,那一夜好像有点圣诞的味道。乘务员善意地提醒大家说,这个晚上,大家可以喝点酒,可明天啊可就不能喝了,高原缺氧,不喝都晕呢!车厢里要熄灯了,大家才各自散去,回到自己的卧铺上,兴奋的孩子与大人们在憧憬的梦里幸福地睡去。(二)在火车上,我们迎来了第二个黎明,因为是夜里,不知道车到了哪里,起来看看,也看不出是那个地域,只是感觉一直在西行,如唐僧去西天取经的路,只知道目的地的方向——西方。车上的第二个白天终于走入了藏区,车窗外不再有林立的高楼,而是大片的高山草甸,远处蜿蜒浑圆的山脉与路一样向西延伸着,偶尔在路旁有白色与蓝色相间的板房,我猜想:这是维护这条铁路的养路工人临时的住所,还是与这条铁路平行的青藏公路给养的场所?我没问,只是猜想。远处的山峦绵延起伏,钻入云里,云在山腰如雾般绕来绕去,大朵大朵的云在山间,真是随处都是风景。车厢里专门有一群人坐在靠窗的椅子上,相机不停地在咔嚓咔嚓地拍,其中也包括我。十三车厢的乘务员来到我们中间,开始给大家做起了义务进藏讲解员。我赶紧拿起相机给这位“才子”偷拍了一张。乘务员手里拿着地图,给我们一路上讲沿途的风光和人文故事,这下可把我们乐坏了,旅行一下子变得丰富了起来。在火车经过可可西里的时候,乘务员招呼我们,看高原上的藏羚羊,远处三三两两的藏羚羊,好像要穿越铁路,看到火车来,远远地站在那里等,有几个还往回跑了很远。乘务员说你们真的好幸运啊,一次可以看到5只藏羚羊。远远地看着这些高原上的精灵,心里别提多高兴了!这回没等说话就先拍下。火车就要穿越可可西里了,被称为无人区的可可西里曾经是多少探险家的梦,这一次,我们在火车上车览了一段。可可西里意思是“青色的山梁”,是目前世界上原始生态环境保存最完美的地区之一,也是目前中国建成的面积最大、海拔最高、野生动物资源最为丰富的自然保护区之一。整个可可西里地区包括西藏北部被称为“羌塘草原”的部分、青海昆仑山以南地区和新疆的同西藏、青海毗邻的地区。由于气候条件恶劣被称为“生命的禁区”,从可可西里,经五道梁、风火山到沱沱河,是上千公里青藏铁路最艰苦的地段,也是人迹最少的地区。沱沱河是长江的正源。她发源于各拉丹冬的姜根迪如冰川,在巴冬山下汇集了尕恰迪如岗雪山的冰川融水,经过一条长约15千米的谷地,继续向北,分成了两条宽4米和6米的小河,小河两边的谷地中还有许多密如蛛网的水流,这里是沱沱河的上源。河水在流出了巴冬山后,先经过一片广阔的河漫滩,再经过一条峡谷,流到葫芦湖附近,在流到青藏公路的沱沱河沿时,它已是深3米,宽20-60米的大河了。著名的万里长江第一桥就飞架在沱沱河沿的河滩上。这是我在火车上逆光拍的一张沱沱河的照片。已是午后。进入藏区,我们随身带的袋装食品都因气压的缘故鼓胀了起来,老酸奶、果冻、面包……都涨得圆溜溜的,老公拿起来让那一堆变了形的食品与他一样圆圆的脸合了个影,留作纪念。忽然发现,远处有一个放牛的孩子。一个大约10岁左右的孩子,一群牛,那牛散落在绿色的辽阔的草甸上,越发显出那牛与孩子的“小”来,火车似乎在绕着这孩子在走,一个弧度很大的弯。那孩子与牛在火车的弯里,近了,近了,能看清孩子的脸,我才发现:那孩子一直在挥动着的一只小手,仰着脸,在友好地看着这列火车疾驰而过。那一刻,我的心被那孩子扬起的笑脸深深地吸引了去,我几乎喊出来,快看,那孩子向我们挥手呢!车厢里,大家蜂拥着挤到车窗前,我举起相机想拍下那孩子童真的脸,可我的视野能看到的我的相机却未能捉到,只是很小的一个小圆点,让我遗憾地想把相机摔了,关键时候不听使唤的家伙!远了,渐渐地远了,藏家的那个牧牛的孩子与那一群牛,我已经看不到了,可我的眼前依旧是那张稚嫩的笑脸和那挥动的小手……让我浮想联翩:假日里,也许孩子唯一的伙伴是可以移动的牛群,还有不说话的大山,青青的无垠的草甸,也许,每天孩子都来这里,在等,等这列火车载着来自祖国各地的人来这里,那伸出的手是孩子对大山之外的一种向往,一种召唤,或许也向我们进藏一样是一个长长的梦呢!我实现自己的梦用了近半生,而那孩子的梦呢?多希望他的梦能比我的短之又短……窗外的景致越来越美了。当火车进入西藏那曲地区安多县时,火车上的乘务员就来到车厢里,告诉大家再过5分钟就可以看到天湖——错那湖了。青藏铁路安多至联通河段与这一“天湖”贴身而过,最近处只有几十米,是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与铁路距离最近的湖泊。每到藏历龙年有成千上万的信徒前来朝拜,祈祷风调雨顺,牛羊兴旺。海拔多米,我们的火车将绕湖而过。恹恹中的乘客都纷纷拿出相机,我来不及叫醒上铺的女儿,一个人冲入了拍摄的“大军”(整个一个车厢的过道里站满了拿着相机的人们),近了,近了,高原上的圣湖——错那湖。好似美丽的天女,渐渐地向人们掀起了盖头,安静地依偎在高原的怀里,羞涩的湖水在白云蓝天的映衬下,那蓝撩拨着每一个驻足这里的朝圣者,人们的眼睛湿润了,我的心醉了,随着那湖水在激荡……这时整个车厢里响起了《天湖》这首让人心驰神往的歌曲,整个车厢沸腾了,真是恨不得把那蓝蓝的湖水捧在手中,这一刻,也只有这一刻,谁也不想错过那美丽的一瞬,咔嚓、咔嚓的相机声盈满了每个人激动的心。高原的气候真是多变,一瞬间一片乌云飘过,遮住了那一抹圣洁的蓝,于是我的这张照片出来后感觉没有捕捉到那纯净的天。当我们与天湖擦肩而过的时候,最近处只有几十米,我想:如果我是一位俊朗的男人,我会用我那长长的臂膀将那圣湖女儿揽入怀里!透过车窗望去,错那湖像一个少女亭亭玉立地走进你的视线:碧绿的高山草甸、蓝莹莹的天、洁白飘移的云朵将错那湖映衬得分外美丽。草甸上的成群的牛羊,湖边放牧的孩子……飞驰的火车带着这些朝拜圣地的人们掀开了天湖那神秘的面纱,宁静、羞涩、清秀……我想了一大串优美的词汇,可这也不足以表达我眼里的天湖之美。看着渐渐离我们远去的圣湖,我收起了手里的相机,站在车窗前久久地不肯离去,心久久不能平静下来,我知道,我已经深深地爱上了这片神秘的土地。(三)经过了48小时长长的路,终于到了圣城拉萨。那种迫切而又紧张的心情,像是回家。急急地等候在火车门旁,一下火车,天空有些阴阴的,感觉像有一场雨来。环视了一下站台,洁净而宽敞,有遮阳棚,一时还看不到整个天。乘务员提醒,别疾走,不然会不舒服。我没有感觉头晕,只是觉得自己说话的声音听起来很小很小。拉萨火车站外墙的色调是用袈裟那种暗红与白色来装饰,有些民族的感觉,但线条极其简约,有些许的倾斜感,那种现代与民族元素交汇的建筑理念,让我感觉到的不是悠远和神秘,而是一种与时代亲近的大气和厚重。在拉萨火车站没有感觉到如潮的人流,安静的广场上有卫兵站岗,及时疏散下车的人们从一侧绕行而过。这时已经是傍晚六点多。在导游的引导下,我们经过拉萨河柳吾大桥,入住了一家在当地应该是准四星(当地人称挂四星)的昆仑宾馆。由于时差的缘故,21点多了,可天还亮着呢!一路的旅途劳顿,本想痛痛快快地洗个澡,可导游千叮咛万嘱咐地提醒:不许洗澡,不许跑跳,早点休息。在拉萨,我们一行选择了听话,乖乖地洗漱了一下,就出去吃饭,在八一路上我们选择了一家西安的面馆,这是我们在拉萨的第一顿晚餐,不丰盛,但还可口。好像小孩子一样我们试探着慢慢来适应这里的一切。也许是我们居住的地方离市中心远,拉萨的夜很安静,有了凉意,我们就沿着那一条路慢慢地走着,用脚掌来感受着拉萨的神圣,用心来感受拉萨的虔诚与神秘,两天两夜的路途里,只为着一个长长的来自天堂般圣洁的梦境。踏上这方土,拥抱我的不是蓝天,白云,高山、湖泊,却是这宁静如水的夜色。

(四)

拉萨的早晨要比内地晚一些,一觉醒来已是6点,迷迷糊糊地看看天,还没亮呢!忽然女儿兴奋了起来:妈妈,我们怎么没有高原反应?这才想起这一晚我们在海拔多米的拉萨睡了一夜,竟然没有感觉头晕。是身体好?还是我们的红景天起了作用?我哪知道呢?我想出去走走,看看拉萨的人们早晨的生活状态。于是就来到街上,站在路口,看着紧闭的店门,却不知道要去哪里。路上不时地有手持转经筒的老人从身边匆匆走过,嘴里默念着我听不懂的经文。我没有上前去询问,生怕打扰她的虔诚。在西藏几乎所有的藏民每天都行色匆匆地走在转经路上,据说,在每个藏民的心里都有无数条转经路,每年转哪条,要依自己的身体和财力而定。看着这些转经路上的人们,我的心也跟着转了一回,带着一份虔诚,只求国泰民安。绕着大昭寺转了一回,而这据当地人讲尽管是最短,却是最重要的一条转经路,我用脚步来丈量我心中拉萨的分量。大昭寺是每一个到拉萨去的人一定要朝拜的地方,在市中心。传说大昭寺寺址最早是一片湖,松赞干布曾在此湖边向尺尊公主许诺,随戒指所落之处修建佛殿,孰料戒指恰好落人湖内,湖面顿时遍布光网,光网之中显现出一座九级白塔。于是,一场以千只白山羊驮土建寺的浩荡工程开始了。大昭寺是西藏现存最辉煌的吐蕃时期的建筑,也是西藏最早的土木结构建筑。寺里不仅仅是一座供奉众多佛像、圣物以使信徒们膜拜的殿堂,它还是佛教中关于宇宙的理想模式――坛城(曼陀罗)这一密宗义理立体而真实的再现。上午9点多,整个大昭寺门前已经是人山人海了,地上随处可见那些磕长头的藏民,衣衫已经看不出颜色,缠绕的发髻里满是灰尘,似乎好久不曾沐浴。每个人的手里拿着装着酥油的桶或碗,在每一棵烛火前添一勺酥油来,是来消孽,让那酥油灯永远燃着保佑平安。每一尊佛像周围的底座上,缝隙里都是厚厚的纸币,虔诚的心无处不在。从那一张张虔诚的脸上,让我心为之震撼。为了能来大昭寺朝拜,有些藏民磕长头要走上几年,竟然有的人死在前往大昭寺的朝拜路上,在他们的生命里不是遗憾,而是一种福气。大昭寺前是八廊街,这是一条极具特色的八角街,如北京的王府井,南京的夫子庙,各种小商品云集,藏饰藏品,特色产品应有尽有。围着八廊街一周走了一圈,五颜六色的藏饰,沿街的吆喝声,地上磕长头的孩子纯净的目光,都深深地将我吸引。我走着,看着,听导游在我身边将那些神秘的藏传佛教的故事,我多想融入那一方地里,将心放置在高原的澄净里,心贴着地,如那磕长头的孩子,背朝着天,来擎起作为一个国人的担当与责任。可我却只能站在那里,只是一个虔诚的过客。虔诚里有些迷茫,因那教义太深,我心还不能领悟。拉萨,我来了,在圣城的中心,我来朝拜,那一方土。







































北京白癜风哪里好
北京治白癜风的价格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asawanbao.com/lswbzn/966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