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拉萨晚报 >> 拉萨晚报职能 >> 我的文学梦

我的文学梦

我从事文字工作二十多年了。在这二十多年里,我一直干新闻工作,先在和田日报社当了十年的记者、编辑,后来,又到兵团农十四师报社当了近十年的副总编辑。这二十年间,我的本职工作是新闻,但业余爱好是文学创作。

我出生于安徽枞阳,那里曾是清朝的桐城。清朝的文学流派众多,但数桐城为最,被称作桐城派。桐城派以姚鼐、方苞为代表,曾独领风骚三百年。我在故乡安徽枞阳接受了中小学教育,受到了浓厚的文学熏陶,很小就做起了文学梦,对我今后走上文学之路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除了这个因素,还有其他的一些原因,与我母亲早年的教育、我的兴趣爱好以及后来的工作需要都密切相关。

我的父母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我家是一个大家庭。我有四个哥哥、四个姐妹。但家里的经济却一直都很拮据。我出生在贫苦的农民家庭,从小就饱尝了生活的艰辛。母亲经常教育我,一定要发奋读书,将来才有出息,不要再像他们那样当“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我至今还清楚地记得,母亲曾经对我说,如果不用功读书,长大后,武,不能当兵;文,不能识字,那就成了一个无用的人,也就辜负了她的希望,她会死不瞑目的。所以,在我幼小的心灵深处,很早就播下了发奋读书、矢志从文的种子。年9月,我以优异成绩考入安徽农村重点高中——浮山中学。这是一所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名人辈出的知名中学。新华社原社长穆青曾访问过我的母校,并欣然挥笔题词:“名山名校”。在母校,我度过了四年的美好时光。母校文学氛围十分浓厚,语文老师水平都很高。他们当中,有些是安庆诗词学会的理事,有些是省内知名的作家、诗人。实际上,不光是语文老师,历史老师和其他任课老师也都酷爱文学,经常创作诗文,在报刊杂志上发表。我高一班主任徐晓和老师,他教历史,平常却特别爱写诗。他经常将他写的诗拿到课堂上读给我们听,有时兴致很高时,甚至把诗完整地写在黑板上,与学生们一起分享他创作的喜悦。在母校,热衷于文学的学生,那就更多了。我至今还记得隔壁班上有一个瘦高个子的男生,他刚入校就写了一篇题目好像是《似水流年》的文章,投到一家中学语文杂志社,很快被采用。这件事曾在我们同学当中掀起了一个不小的轰动,一时传为佳话。我们班上有一位姓苏的同学,名叫苏利民。他也是一个男生,个头不高,和我一样,非常喜欢写诗。他大学毕业后,到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当了编辑,后来编辑了不少有一定影响力的书。我就是在母校如此浓厚的文学氛围中受到熏陶,深深地爱上了文学。我喜欢读诗、品诗,更喜欢写诗。如果你们问我何时走上文学创作之路?我的回答是,事实上,我在上初中的时候就已开始拿起稚嫩的笔,写下了人生最初的诗行。读诗、写诗,贯穿于我整个的学生时代。初中、高中、大学期间,我从不间断地写诗,一共创作了几百首诗。后来,我把这些诗进行了整理,便有了三本诗集,取名《面壁集》、《边缘集》、等。参加工作后,我虽然长期从事新闻工作,但我依然没有放弃文学创作;相反,对文学更加痴迷,更加执着。我一边从事新闻工作,一边进行文学创作,不仅写新闻稿,还写诗歌、散文。我创作的诗歌、散文,在我供职的报纸《和田日报》、《昆仑报》、《和田屯垦报》副刊发表。后来,又在全国各地报刊和网站发表。有些作品在自治区乃至全国获奖。其中散文《艾师傅,亚克西》被《人民日报》副刊采用,并被《全国优秀作文选》转载。报告文学《半个世纪后的穿越》荣获全国报纸副刊年赛铜奖。两年前,我出版了第一本书《落雪的和田》。后来,我先后加入了兵团作协、新疆作协、中国散文学会;今年3月,应邀担任中国散文网专栏作家。

关于我的文学创作,我曾经写过一些文章,都或多或少涉及到这个话题。如《梦,已不再遥远》、《寻找失落的记忆》、《在文学的海洋里自由翱翔》、《出书以后》、《从牛棚里走出来的作家》等。在这些文章里,我深情地回忆了我走上文学之路的点点滴滴和文学创作的心路历程。新华副刊、东北作家网、天山网等不少媒体都发表了这些文章,在疆内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去年,我参加公选,离开了奋斗二十多年的新闻战线,成为文艺战线上的一名新兵。走上新的工作岗位后,我依然没有停下手中的笔,一直坚持文学创作。如果从地域上来说,以前我创作的散文、诗歌,基本上是写和田和兵团农十四师,那么,去年以来,我创作的地域已改为托克逊,改为吐鲁番了。到托克逊工作快一年了,我已创作了反映托克逊、吐鲁番的散文、诗歌30多篇(首),均发表在上海作家网、西北作家网、东北作家网、福建作家网以及西藏《拉萨晚报》、吉林《四平日报》、山西《发展导报》、新疆《兵团日报》、《吐鲁番》杂志、《石河子文艺》、《北屯文艺》等报刊杂志和作家网站。最近,我创作的散文《白杨河畔我的家》荣获年“华夏情”全国诗歌散文邀请赛一等奖。这是继去年获得的“当代最佳散文创作奖”、年全国散文作家论坛征文大赛一等奖等之后的又一殊荣。

关于文学创作,我想在这里谈几点肤浅的体会。首先,作家一定要有责任感、使命感和正义感。一定要搞清楚什么是文学?为什么要进行文学创作?当年,鲁迅先生弃医从文,就是要唤醒民众,拯救国民的灵魂。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祖国的繁荣强盛,他以笔当枪。他的文章像子弹,像匕首,投向敌人的心脏。毛主席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一文中为文学创作指明了方向,提出了“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二为方向”,即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双百方针”,即“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具体地说就是,在文艺创作上,允许不同风格、不同流派、不同题材、不同手法的作品同时存在,自由发展;在学术理论上,提倡不同学派、不同观点互相争鸣,自由讨论。)尤其是在当今物欲横流,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泛滥的时代,文学工作者更需要保持清醒的头脑,站稳脚跟,坚定信念。要有正义感,就是说,要敢于说真话,敢于为人民立言,不为金钱所扰,不为利益所诱。唯有如此,才能创作出无愧于历史,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精品力作。这样的作品才能经得住时间的考验。

其次,要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抵得住诱惑。从事文学创作的人是很寂寞的,整天和文字打交道,枯燥无味。,光靠从事文学创作,是很难发大财的,也很难当上大官的。要坚守纯文学这块阵地,那就更不容易了。有些作家,为利益所诱,突破了道德底线,创作格调低下的文章,迎合一些媚俗的报刊、网站。我认为,这是不可取的,一定要坚决摒弃。

第三,要带着深厚的感情去创作。要有真情实感,不矫情,不做做。作家所写的文章,是自己感情的真实流露,是从心灵深处流淌出来的潺潺溪流。只有水到渠成,才能浑然天成。

第四,平时一定要有积累,做到厚积薄发。必须具备扎实的文字功底、丰富的生活阅历和良好的文学修养。要能静下心来,沉下去,到生活中去,到基层去,到群众中去,到一线去,体验生活。只有深入生活,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才能写出为人民称道、为社会认可、流传深远的美文佳作。

最后,一定要持之以恒,笔耕不辍。文学创作是非常艰辛的事业,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长期的坚守。试想,曹雪芹写《红楼梦》,花了十年心血。连他自己都说,“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更何况,他花在《红楼梦》上的时间远不止十年。我想,但凡有成就的作家,都是长期的辛勤耕耘,笔耕不辍,最终才有收获。









































北京中医白癜风专科医院
北京白癜风治疗费用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asawanbao.com/lswbzn/969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