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日报↑↑↑
郑州晚报↑↑↑
中原网讯(郑报全媒体记者成燕苏瑜)70年栉风沐雨,70年砥砺奋进,70年春华秋实。今天,《郑州日报》《郑州晚报》迎来创刊70周年的生日。
6月30日上午,“践行‘四力’担使命,不忘初心再出发”——郑州报业集团庆祝建党98周年暨《郑州日报》《郑州晚报》创刊70周年座谈会在河南文化产业大厦举行。
可容纳数百人的大厅,座无虚席。一直关心支持郑州报业集团发展的市委领导、宣传部领导来了,由《郑州日报》《郑州晚报》发掘推出的“感动中国”人物来了,郑州报业集团首个中国新闻奖一等奖获得者、“50后”代表来了,为集团发展壮大做出贡献的老领导、老报人来了,奋战在不同岗位的集团干部职工来了……
大家欢聚一堂,共同庆祝《郑州日报》《郑州晚报》创刊70周年,一起感怀一路走来的启示与启迪,一起重温肩头那份沉甸甸的使命和责任,一起站在全新起点,展望郑州报业集团更加美好的未来。
让历史照耀未来历史不会忘记——
年7月1日,郑州解放的硝烟刚刚散去,迎着新中国的黎明,《郑州日报》诞生于盛夏之中。毛泽东主席先后两次亲自为《郑州日报》《郑州晚报》题写报头,放眼全国,并不多见,这是一份报纸的至高荣耀,这更是一座城市的无上荣光。
这张报纸,有着曲折故事和历史纵深,永远向着光明与希望而生。年,《郑州日报》因三年自然灾害而停刊,暂别她挚爱的读者。年10月,报纸以《郑州晚报》的名义复刊。整个八九十年代,《郑州晚报》一纸风行,领跑中原,影响中国。年5月,迎着新世纪变革的曙光,《郑州日报》恢复出版,《郑州晚报》全新改版。与郑州同呼吸,共命运,由毛泽东亲笔题写报头的两张新闻纸,在郑州大地上同放异彩,交相辉映。带着这份荣耀与滋养,郑报人纸墨书华章。
郑州不会忘记——
从年起“感动中国人物”评选17年来,河南上榜17名。其中,有9名来自郑州,9名中6名是由《郑州日报》《郑州晚报》发掘推出。一个城市连续三年推出感动中国人物,开创了“感动中国”17年的历史和中国报业的先河。而“一个人”——年的98岁大爱仁医胡佩兰、“一个家庭”——年的“卖唱救孤”王宽家、“一个大院”——年的爱心群体陇海大院,都来自郑州的社区,这些社会细胞和基本单元,构成了大郑州的爱心图景,更是让郑州获得了“大爱之城”“温暖之城”“正能量”之城的光荣称号。
感动中国人物——“一个家庭”代表、“卖唱救孤”的王宽也来到座谈会现场,他说,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颁奖典礼播出之后,大家都尊称他是“感动中国人物”,称他的家庭是“大爱之家”。但他和老伴儿最清楚,这份荣誉是多么来之不易。王宽回顾了从年4月12日《郑州晚报》在全国率先刊发的特别报道《国家一级演员为何茶楼“卖唱”》,到年9月30日郑州报业集团由社长亲自带领优秀记者团队对其故事再次挖掘的经历,推出了轰动全国的系列报道《有一种爱叫王宽家》,这才使得他站在了感动中国人物的领奖台上。王宽称创刊70年来,两份报纸一直以“温情温暖向上向善”为主旋律,让他这个“感动中国人物”很感动,特向集团赠送了他手书的书法作品“不忘初心”。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郑州日报》推出8个版大型特刊《总书记,中原大地向您述职——澎湃动力》;《郑州晚报》同步推岀8个版大型特刊《追梦中》。两份特刊全方位记录总书记5年前在河南调研指导的中铁装备、E贸易、郑欧班列等的发展变化,生动呈现总书记殷殷嘱托在中原大地迸发岀的磅礴伟力、激发出的澎湃动力,受到中宣部和省委宣传部的肯定和表扬。
郑州报业不会忘记——
从“铅与火”“光与电”到“数与网”“云与智”,代代郑报人披光戴泽,夙夜在公,70年的初心如磐、忠诚似铁,书写了郑州报业辉煌的历史篇章。
从一张四开四版的报纸,郑州报业集团发展成为集报纸、广播、电视、网络、新媒体功能于一体的全媒体集团。旗下拥有移动新媒体:“郑州观察”客户端、“郑州+”客户端、“郑州圈”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asawanbao.com/bbfz/163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