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裘晟佳
西子湖畔,沿着北山路行至葛岭路5号,拾阶而上,转过三个弯,踏过多级台阶,才能见到位于半山腰的两栋外墙斑驳的山林别墅。
眼前这座占地平方米的江南庭院式建筑,建于上世纪20年代,建筑面积平方米,主体为两栋欧式洋楼,解放后曾作为许多单位的办公场所,也有居民居住其中。
如今,老房子就像它的名字静逸别墅一样,平静、安逸。
8月27日,一档在优酷开播的文化节目《国宝》,将这里原来的主人重新带回了大众的视线。
他名叫张静江,浙江湖州南浔人,孙中山称他为“革命圣人”。被世人称为“民国奇人”的他,与杭州渊源颇深。
张静江的传奇一生,自是寥寥数语无法详述。今日,便从一件价值1.5亿元的乾隆御窑各色釉大瓶说起,讲讲先生的二三事。
8月27日,文化节目《国宝》在优酷开播,主讲是观复博物馆创始人、著名文化学者马未都。
首场“嘉宾”,是曾经上过央视《国家宝藏》节目的“网红”国宝——“瓷母”。它的学名,叫“各种釉彩大瓶”。(报道链接:戳)
瓷母自清代烧造成功以后,从来没有出过故宫,“足不出户”却闻名世界。有意思的是,马未都在节目中提到,它还有位身价高达1.51亿(人民币)的“海外姐妹”。
这个“瓷母闺蜜”首次被多数世人知晓,是在年。当时,一家美国名叫斯纳金的拍卖行,宣布将拍卖这件文物。
消息一出,坊间炸了。很多人说这是假的,瓷母只有这么一件,就在故宫。
为了说服大家,拍卖行找了个证据——这件“瓷母闺蜜”曾经被拍卖过。
据资料显示,这件“瓷母闺蜜”为世界知名的通运公司的旧藏。
年11月5日,“瓷母闺蜜”首次亮相美国拍卖行时,以美金起拍,没多久就以美金的价格落槌成交了。
而在整个故事中起到“关键作用”的通运公司的创始人,正是湖州南浔人张静江。
张静江生于年9月19日,若按照张家长辈的设计,他本能在清朝政治体系内有所发展,如若不行还能继承张家传统,在商业上大展身手也不错。所以,张静江父亲花10万银元为他捐了一个官。
但张静江没有走这条路。他的祖父张颂贤与外祖父庞云,均为丝商巨贾,个性又都开朗豪爽、冒险进取、热心公益,他自小受到影响,爱打抱不平。
一次,年仅10岁的张静江冲入火海,成功救下一名2岁女童,自己被严重烧伤落下终生残疾,但豪侠性格丝毫未改。
年,钦差大臣孙宝琦奉命出使法国,身边缺一个机敏能干的商务随员。有人引荐张静江,孙宝琦大为赏识。
身处异国他乡的张静江年轻气盛,却也胆识过人,他很希望发展中法贸易,进而开拓欧洲市场,与日本人一较高下。
张静江的大胆决定,获得了父亲的支持。他拿着父亲资助30万银元,成立了通运公司。
这个公司在西方收藏界,举足轻重。
最初通运公司只运销生丝、茶叶,后来发展到绸缎、漆器、竹器以及古董、字画,业务迅速扩张,获利无法估算,并在巴黎开设了一家开元茶店,陈设非常豪华,成为游客必到之处,后成为巴黎知识界聚会的高级沙龙。
当时,巴黎许多服装客商都赶来同他谈生意,希望通过这位“商界奇才”打开中法商路。
▲通运公司旧址
这位蜚声海外的商界奇才,不仅能挣钱,三观还正,曾多次给予过孙中山经济资助,被后者称为“革命圣人”。
想要了解张静江的为人,就不得不提他与孙中山的故事。
▲孙中山
年,与孙中山的游轮偶遇,成为张静江人生最重要的转折点。
早在出国之前,张静江的哥哥张弁群曾赴法治疗眼疾,受到革命思潮的影响,曾对弟弟讲起孙中山从事的革命活动和他的著作,所以张静江对孙中山仰慕已久。
张静江和孙中山长谈后约定,将来革命起义需要用钱,孙中山可以拍电报给张静江,还约定暗号,字母A代表1万元,B代表2万元,以此类推。
君子之交,一诺千金。孙中山成立同盟会后急需革命经费,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给张静江发了电报,对方果未食言。
自此以后,每当革命款项不足,孙中山都会想到张静江,而张静江每次都能如数将钱寄到,两人渐成革命挚友。
尽管家财万贯,为支持同盟会的支持,几年后,张静江卖掉了通运公司。
据不完全统计,张静江在辛亥革命前后对革命的捐款高达万两白银,后人称他是“毁家襄助革命”,这话亦不为过。
如今,在南浔张静江故居的尊德堂正厅,依然能看到孙中山手书的“满堂花醉三千客,一剑霜寒四十州”,笔力苍劲,寥寥数字既概括了张家的气势、地位和影响,也道出了张静江侠客般的个性,对民主革命不可替代的贡献。
▲南浔张静江故居
常言道,五十知天命。张静江与杭州的渊源,就要从这时说起。
年,他出任浙江省政府主席,致力振兴实业,支持建设浙赣铁路,并于年主持举办首届西湖博览会,促进了浙江社会经济的发展。
当时,张静江力推借提倡国货为名,举办一个西湖博览会,以会展推动城建,使杭州的各项建设全盘更新。
他还巧妙地利用彩票筹集资金举办了首届西湖博览会,吸引了余万人来西湖参观。
据相关资料显示,那届西博会最赚钱的就是奖券销售,“支出银19万元,收入55万元,足足赚了36万元。”
此外,张静江还用非凡手段从洋人手里夺回莫干山主权,并力推国术大会及第四届全运会。
值得一提的是,在杭州,还留有他的故居,就在本文开篇提到的葛岭路5号。
张静江故居现名为“静逸别墅”,该名称在他与妻子朱逸民的名字中各取一字组成。而故居门口的北山路,曾经就叫“静江路”。
昨天,记者还专门去故居寻访了一趟。
如今,故居几易主人,只有门前两棵岁依然茂盛如初的广玉兰,留有些许岁月的印记。
记者走进主楼大厅,遇见了值班的工作人员曼曼。曼曼告诉记者,其所在的文化投资公司于年底租下了这座别墅,用于办公。
虽然是办公楼,但每天上午9点半到下午5点,别墅一楼都是对外开放的(周一闭馆)。
不过,目前别墅仅保留了外部结构,该公司租用时内部是空置的,并未留下任何张静江使用过的旧物。所以,如今在别墅里能看到的,都是公司添置的陈设。
为了能让游客更好地了解别墅原来的主人,该公司还特意做了一个写有张静江介绍的易拉宝,放在进门最显眼的位置。
曼曼告诉记者,两幢楼的二楼共有5个房间,现为办公使用,不对外开放。
“来西湖的游客路过都会上来看看,但专程为了张静江而来的人并不多。”站在别墅门口,西湖的美景一览无遗。如今,这里已经成了西湖大美山水的一部分。
“不过,张静江有一位陈姓后人,从去年开始,每年都会专程来这里和莫干山看看,缅怀先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