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谈关于媒人的生活状态

图/文轻安雅集

12月11日下午,成都知名媒体人,游记作者蔡军带着他的新书《行摄藏羌彝-骑遇川西北藏羌秘境》莅临轻安书品和主持人雷蕾、嘉宾林晓华、许天琪展开一场关于媒体人生活状态的对谈,他们一起聊了远行的意义、职业的起伏以及在面对自我时如何坦诚相见。

成都知名媒体人,游记作者蔡军

嘉宾林晓华

嘉宾许天琪

主持人雷蕾

媒体行业遇上了最坏的时候,和全国纸媒一样,成都商报也不可避免地陷入艰难的局面。在媒体行业里从业20年的蔡军正是在这个时候喜欢上了骑行并为之沉迷。年,蔡军和三位骑友一起往川藏线进军,这个平均年龄47.5岁的大叔骑行团在那一年的4月踏上了那段艰苦的旅程,沿途他们一直在相信与怀疑之间摇摆,但最终决坚持了下来。

“原先对旅途中那些风景的向往,最终都会被绵延无尽的枯燥所稀释,留下的只有麻木不仁地蹬车。当逃离都市中单调乏味的工作之后,你终于成功地为自己找到了另一份单调乏味的工作”,蔡军说。

我们以为蔡叔厌倦了骑游,其实他只是看清楚了所谓“骑游的意义”。而人生就像骑自行车,只有保持一定的速度才不会倒,所以这车还是要继续骑。第二本书《行摄藏羌彝-骑遇川西北藏羌秘境》会给读者带来什么不一样的感受?他在这本书里又会留下哪些他曾经思考和想要表达的东西?面对媒体后辈关于这个行业的质问,作为前辈他又会给出什么样的回答?我们继续往下看:

关于骑行

雷蕾:中年男人走进更年期,似乎得玩一把。比如导演李安,通过拍了《色戒》,平稳度过中年。这也是应对中年危机的方式之一。蔡叔的“突然骑行”也是心血来潮吗?

蔡军:中年并不危险,雷蕾说这个好像中年很危险必须要平稳度过。从我个人来讲是个人的危机碰到行业的危机,双重危机。现在说退休还早,继续从事现在这个行业确实也不好做。找点事,自己玩,玩得有点意思点,能留下点东西更好。

许天琪:本来在做完这本《藏羌秘境》以后我打算在十一的时候去自驾这条线。因为工作的事情耽误了,耽误了5天吧,我觉得我这个假期过得太糟糕了,什么也没有做,也没有去别的地方。我给我一个在蓝顶艺术村的朋友打电话说,“我去你家里玩一下吧”。他是做大漆的,就是漆器手工艺人。蓝顶艺术村离我们家就三四公里吧,很近。他的客厅里摆了一个玻璃缸,玻璃缸里养了一条蜥蜴。去他的阳台,养了一只老鹰,他每天都要去训那只鹰,他还养了一条蛇。他用一种自己特别的生活方式把自己的生活变得很特别,很多彩。

有一些人拿特别好特别好的相机,去风景特别美的地方拍一些照片,并没有你对人生的思考再里边。在成都的摄影师就拍生活中最日常的场景。比如张克纯,他放了一些杯子、碗在桌面上,过几周或者一个月,他把这些杯子、碗拿掉,就拍这张有痕迹的桌子,这样的作品太了不起了,你能看到有他平时对生活的思考在里边,有深深的哲学感、哲学意义在里边。旅行也许是我们一种出逃的方式,我们的生活是如此的不堪,我们一定要找个地方去逃出去。平常生活从另外一个角度切入也会不一样。

关于写作

雷蕾:旅行也好、旅游也好,一趟远足不足以去写一本书,蔡哥为什么会从第一本写到第二本,我相信还有第三本。这是源于你对写作的冲动,还是说开始书写自己的故事呢?

蔡军:像我们这种做文字的对文字真的是有敬畏的。我在骑行川藏线之前,真没想过能写一本书。21天,每天都在不停的赶路,其实真的没有什么太多的东西可以写的。

回来以后觉得有这么一种冲动。第一呢,这个事情对我自己来讲,是一辈子做过的比较激动的事情。在这之前,你让我自驾我都不会想,我从来没有上过高原,不要说骑自行车骑到拉萨。我觉得对自己是比较有意义的,我就写,先把它像记日记一样记下来,对自己是一个交待。写的过程中,把我平常一些思考,想要表达的东西逐渐轮廓清晰的展现出来。最后,进行到一大半的时候,我觉得还是可以把他写成一本书,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写完到最后出版,到现在为止卖了接近2万册。

第一本书卖得不错,出版社跟我约稿,而且还先给了我块钱的采风费。我们去骑了12天,从都江堰经过若尔盖一直到四川和甘肃交接的郎木寺,再折返回来从红原、青川、丹巴、雅安这么一圈绕回来,大概多公里。骑完回来,我跟出版社开玩笑“我把你们那个采风费花了,现在交不出稿子怎么办”。后来翻了很多的书,发现很有意思,我们规划骑行路线的时候,主要从地理角度去考虑。成都海拔大概多米,这条线可以经过岷江峡谷,溯岷江而上,骑自行车一直上坡,经历草原、山区,要经历很多不同的民族:汉族、羌族、藏族,藏族又分白马藏族、嘉绒藏族、安多藏族。回来以后我做了很多的材料补充,阅读了大量书籍,希望给大城市周边看似平淡的景色赋予它们一些人文的存在。

这条线路上也有很多有趣的历史,书里面写到了嘉绒藏族的三个土司,这三个土司的命运其实也跟我自己这个经历和思考是有关的。比方说卓克基,卓克基的末代土司索观瀛,这个人一生起起伏伏。我引用阿来在尘埃落定里讲过的话:刚有土司的时候,土司做什么都是对的。到了索观瀛这个时代,你不管做什么,不能说完全没有用,至少是没有意义的。处在一个大的社会变革时代,个人和整个时代是息息相关的。

林晓华:我想和朋友们分享我对这本《藏羌秘境》的阅读感受,四个字:旅行、书写。旅行是这本书最本真的功能。你大可以把《藏羌秘境》看成是一本豪华版的藏、羌民族地区旅游攻略。如书中第二篇《叠溪》发掘了这样的史实“年8月25日15时50分,在四川松潘和茂县之间的叠溪镇发生了7.5级强烈地震,震源深度为6.1公里。城中心部分在剧震发生的几分钟内几乎笔直地坠落,呈单条阶梯状地震的下滑距离达―米。”----对于今天籍籍无名的叠溪镇来说,读到这样的文字,可谓于无声处听惊雷。

但旅行的意义不仅止于此。旅行的第二层意义,内心之旅。每个人都渴望旅行,旅行不仅仅是休闲、消费,在遇到更多的人、物、风景的同时,这些人、物、风景也会进入你的生命之中,甚至会影响到你的心灵状态。另一方面来讲,很多时候,我们对现在的生活状态不是很满意。比如说蔡哥刚才讲到,中年危机,换个环境,我能否完成一项具有高难度、挑战性的工作?这其实也是每个人心中的一个梦想。让我佩服的是,大叔也疯狂。从年骑行四川西藏线,到今年藏羌探秘之行,马上进五的蔡哥,每次都是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书写。蔡哥的这本书让我想起作家阿来散文集《大地的阶梯》。阿来从拉萨出发,从青藏高原顶端走向成都平原,在阿来眼中,一列列山脉,即是大地的阶梯,文字与景色一样气象万千。

而蔡哥的《藏羌秘境》,则是从成都平原开始,一个轮圈一个轮圈的转动,用体温去感知。“在意识底层的某种冥冥天启,一定是在这些真实的场景中,在与环境的耳鬓厮磨中,在人类的皮肤上一寸一寸展开的。"随着海拔的一点点抬高,行走在文化的田野上,书写也就成为一种水到渠成的表达。

关于媒体这个行业

一位新闻专业大四学生提问:骑行回来之后,您对(自己所)从事的媒体的工作有没有不一样的感受?雷蕾老师说“对于媒体来说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作为成都媒体行业的前辈,您对目前媒体行业前景怎么看?

蔡军:有人可能会说,你川藏线都骑回来了,再苦再累的活交给你你都可以干。我觉得还确实不是这么回事。

说到媒体的前景。现在我只能说公认的说法:内容还是有价值的。传统媒体被解构,客观说看报纸的人越来越少,专业的媒体机构还是有存在的价值,很多内容不是自媒体可以深入的。未来的媒体呢,去中心化,有一定从业经验,一定资源,个人一个







































白癜风研究院
贵州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asawanbao.com/lswbzn/780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